【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免费赠送会员请点击:风清不扬81】
萧金铉道:“眼前一笑皆知己,不是区区陌路人。”大家总算能坐稳了,季苇萧又道:“小弟虽然年少,但浪游江湖、见识到的高人也不少,但从来没见过象杜先生这样珠辉玉映的人,真是如同天上仙班!今天有幸对着先生落座,我也算是神仙中人了。”
杜慎卿连忙客气道:“小弟能与先生相会,也如成连先生刺船海上,令我移情!”这儿注意,季苇萧夸杜慎卿时,说自己也是“神仙中人”,却没有说什么“自惭形秽”之类,说明什么?说明他自视甚高。所以在这几个人里,季可能是水平相对较高,所以自信。只是季得知杜的大名,还是因为考试——果然是儒林中人,放不下考公这件事 。
这一番相互吹捧,文盲也能看懂。只不过,“成连先生刺船海上”是个啥?《文选》注引蔡邕《琴操》,讲伯牙向成连先生学琴的故事,成连说自己能“传曲”、但不能“移情”,另有老师方子春住在东海,善琴也能移情,问伯牙要不要去学,伯牙当然要去,但这儿没讲故事结局。唐人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又记载:成连带着伯牙到东海,没找到方子春,又到蓬莱山,留下伯牙,说自己去把老师找过来,结果他“刺船而去,旬时不返”,来了个不辞而别,而伯牙在荒岛上“闻海上水汩 (gu) 汲漰 (peng) 澌之声,以及山林窅(yao) 冥、群鸟悲号,终于大悟琴理,于是援琴而歌,弹完以后成连”刺船“而还,伯牙也成了天下妙手。
刺船即撑船。这个老师怕不是神经病哦,不声不响撑船玩失踪,若是学生的荒岛生存出了危险,他负得起责任么?至于杜慎卿拿这个来说季苇萧,显然只是场面上的话,一听而过的那种。至于他们寒喧之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