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最近有些厂家竟然把自家电动车的采购清单公之于众,我不认为这样做是一种“脱衣以示清白”的行为,相反这纯粹就是在炒作,他们无非就是想告诉大众自家的电动车不仅价格实惠而且配件优良,最重要的是告诉大众他们并没有赚钱,全是为了“服务”大众。厂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服务,我觉得应该没有多少人全然相信吧。
最近一段时间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靠着某地开展览会曝光自家产品非常低价、找一些举大牌的人在大街上打广告等都是在炒作自己。虽然最近几年电动车市场确实比较低靡,但也不至于拿出这些把戏来吸引眼球吧,暂且不说你是否能靠着这样的价格做出优质的电动车,单就是便宜过头了是会让消费者和其它同行滋生出怀疑与不信的心理的。
还是那句话,没有收益的买卖不是厂家的一贯作风,我对这些公布采购清单的厂家很是不解,他们真是想要告诉我们他家制作的电动车是绝对优质并且优惠的吗?也许这只是他们的一个策略罢了,否则这样的做法是肯定会让其倒闭的,为什么呢?因为收益就是企业发展的后盾,若没有收益的话,企业是不可能长久下去的。当然这种策略也不是非常的有用,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牢牢的套住销售商(下家),然后合作固定了下来再把价格提上去,但销售商又不是愣头青,他们尝到了甜头又怎么可能会继续去尝苦头,最重要的是,这些厂家把他们的价格底线透露给了销售商,相当于也就把套路给了销售商,大家都是做买卖的,拿着低价车不买还去买高价车,这可能吗?
其实公布成本价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是在损害行业规则。现在,整车企业都在相互杀价,当看到销售商提供的电动车款式和相关的配置,会报出利润很低的价格来,以最大限度争取将订单抢到手。但是,销售商还会到另一家企业并报出上家企业的报价来杀价,有的企业竟然还会满足经销商的胃口。有的整车企业索性将订单价压到了盈亏点上,以至于企业的利润十分的微薄。据了解,不少整车企业就是这样把企业的利润一点点拉下来的,部分小企业就这样倒在了低价的竞争路上。而部分销售商把诸如一些大品牌的款式,让小企业来做,然后贴上大品牌的商标进行高价销售,以赚取品牌的最大利润。
这样问题就来了,这些吃了销售商的亏的厂家肯定是不会一直这样被动的,那么他们就可能会做一些对应的“措施”,比如“翻新”。我认为“翻新”是一个好的思路,但请不要把“翻新”当做新的卖给消费者,因为翻新的东西还是二手的,二手就得有二手的价格,这样倒好,销售商不是要压价,可以呀,厂家把这些翻新的车夹在新车之中,谁赚谁亏还真不好说。
总之,以上的这种现象是一种恶心循环,当电动车行业真的到了得用低价竞争来喘一口气的时候,它是很难进行由量到质的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