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17岁中专女生姜萍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的故事,被人民日报等报道后引发全网热议。
像这样级别比赛,能拿到奖的基本上都被国内顶尖名校包揽。姜萍能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更何况大家眼中的“中专生”都是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考不上高中不得已才选择“曲线救国”。
蒋萍的事迹一经发布,立马成为各大报纸、新闻的头版头条,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看完这几天的新闻,我为姜萍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由衷的感到高兴。虽然经历了高考的失败,但对梦想的追求从未放弃,自学高等代数、微积分,以坚强的意志啃读枯燥的数学原著。可以看得出来,她对数学有多热爱。
本次比赛中,排在姜萍前面的11位数学尖子生,6人来自北大、清华,其他5人来自世界名校。从数万名顶尖数学爱好者中脱颖而出的姜萍,是该赛举办六年来,首位打进该赛决赛在读中专生,这种概率不亚于彩票中亿元大奖的概率。
今天姜萍是幸运的,她有这方面的天赋,这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另外一个,就是姜萍能遇到她人生的贵人王闰秋老师,王老师慧眼识英雄,给予她引导和帮助,再加上自己的自律,成就了厚积薄发的数学才女。
一次考试“中专生”被淘汰,选择读中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学一门手艺或技术,早早踏上社会。稚气未消的他们在人群中没有谁去留意,更没有人会关注。因为我们一直再给学生灌输的是“成功经验”,从来不曾想过“中专生”中有什么可塑之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之,而我们选拔的方式方法如过独木桥。纵使有天赋,也很难在被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