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所有的人都是「自利」的。
参考了一下MBA智库百科的内容,所谓的自利应该是:
人们正在进行决策时,会选择对自己经济利益最大的行动。
简单来说也就是,我们所做出的抉择,都是在各种通盘考虑下做出让自己觉得最爽的决定。很多人捐钱,因为捐钱让他们觉得帮助了别人丶心里好过丶节税等等;或是很多人(认真)工作,因为这些事能让他获得收入丶能力成长丶感到快乐,甚至是不用回家面对亲人等等。
同样的道理,交朋友应该也是符合所谓的自利原则。想像一下,我们愿意来往的那些人,哪个不是让自己在某种层面上觉得「有利」所以我们才愿意付出时间丶金钱和注意力在他们身上的啊?
像是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想跟朋友约出来喝一杯,让自己心情好过一点,是不是也是为了自己心情舒坦?当朋友有难你帮了他,看着他改变丶成长,你心里是不是也觉得愉快?甚至极端一点的例子是,很多怨偶虽然个性不合丶争吵不断丶同床异梦,但即便是这样,至少不是完全的孤单,因为平常还可以一起打打卡丶放放闪丶甚至睡觉时才不会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什麽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所谓的交友,就是一个让自己处於「有利」和别人交流的过程。而正因为这个过程是「有利」的,所以人跟人的交流才会频繁丶人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交友类型丶人们会形成属於特有的交友模式,而这一切都符合最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假使我的推论正确的话,若是要成为一个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朋友。什麽叫做有用的朋友?就是一个别人跟你相处时会开心的丶你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的丶你能够给他们带来收获的丶你能让他们喜爱的,这样才是一个真的「好」朋友。
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要成为一个好的朋友,那就是让自己值得交流。不论你是有趣丶有智慧丶有专业丶有温度丶有经济能力都很好,因为你的各种才华都构成了人们愿意跟你来往的重要条件。而不要只单纯说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朋友,为了让自己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我们也应该在各个角度让自己成长丶变得更好。
想像一下,一个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丶痛苦的要命的人,哪有什麽多馀的心思好好照料朋友呢?即使做到了,不也是把自己折腾的要命吗?即使这样符合某些人的最大利益,但总之不是我的,我可不愿意这麽做。
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想通了一件事。如果都是要做别人的朋友,我不愿意成为每天都必须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相处,但只能做为心灵的寄托,但却可能没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朋友。
举例来说,如果我的一个朋友写了几首新歌,苦於没有好的音乐公司跟他接触,也许我们平常人能做的也只是安慰他丶鼓励他继续找找。但今天却有一个人脉特别的广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就帮他介绍了几个音乐公司,让这位想出专辑的朋友立马得到更多的机会。
虽然针对帮助朋友这个层面上,大家都是尽了自己的心力希望朋友好,但是既然如此,让自己变得更好丶更有能力帮助朋友,就是更值得努力的方向。因为既然都要帮,为什麽不让自己能够做到更多?
交友这件事绝对是动态的
其实判断一个人在生活有没有产生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的朋友圈有没有不断的调整。这并不是说我们在不断地抛弃原有的朋友,而是一个人若是持续往前走,照理来说绝对会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人。
而本来花在原先朋友的时间上,可能会有一部份挪用在新的朋友身上,旧的朋友有些可能疏远了丶新的朋友有些交流多了,新的连结建立丶旧的连结松脱,渐渐的交友圈开始出现量的变化。
所以发现本来的朋友之间变得不常联系了,千万不要感到难过,因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过换个角度来说,有些真正情感深厚的朋友反而不需要频繁的交流,因为更多的时候是精神上的连系。如果真的觉得疏远了会可惜,那也没什麽,花点时间主动联系就好,既然是重要的朋友,那就不要失去这段关系。
最後
如果一个人可以活到70岁,那相当他的一生会有25,550天丶306,600个月丶7,358,400个小时,而这个人这辈子的时间就是这麽多,不会再增加了。死亡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因为本质上,大多数的人都不想死,就像是贾伯斯所说的一样:
「即使是那些想上天堂的人,都希望能活着的时候去。」
知道我们的每一秒都在迈向衰败,是让我们对人生产生专注最好的方式。
如果一个朋友值得交往,那就好好珍惜;如果一件事值得投注,那就好好去做。永远都要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也要帮助别人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