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问题,揭示了政绩观与人民观、历史观、发展观、事业观的内在逻辑,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仅是领导干部为政之德、从政之要,还事关一地一域发展,更事关“国之大者”、党之大计、民之根本。党员干部要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终身“必修课”,主动对标对表,坚持知行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如果说“显绩”是解决当务之急,那“潜绩”必然是厚积薄发。只有“潜绩”做的扎实,“显绩”才能行稳致远。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做“立竿见影”“显山露水”的事,将难度大、见效慢的工作置于一边;还有的为了追求“显绩”,搞花架子、做虚功,结果是劳民伤财。究其根本,就是动摇了理想信念、放松了党性锤炼,导致政绩观出现偏差。要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坚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专题研讨学、以案促改学,推动干部将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政绩观教育与严肃组织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牢与党性修养、人民利益相匹配的政绩观。
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立竿见影的发展是政绩,打基础作铺垫也是政绩。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出现“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只愿意干眼前好干的、领导关注的、能出亮点的工作,对基础性工作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视而不见;还有的干部希望在短期内迅速“脱颖而出”,盲目大干快干,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损害了群众利益、贻误了党的事业。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有好导向才能选出政绩观端正的好干部、形成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好风气。要突出实干实绩实效,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坚持从要事、急事、难事中看担当,从实事、实情、实绩中看能力,做到既看一时更看一贯、既重面子更重里子,引导广大干部更加自觉地遵循科学规律办事、依靠制度规范履职、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处理好“有为”和“无为”的关系。政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出真政绩。党把干部放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是信任,是重托,如果干了几年还是“涛声依旧”,没有什么作为,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现实中,有的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有的干部只想揽权不想担责,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有的干部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对有利可图的就“靠过来”,对费心劳力的则“跑远点”。没有监督的政绩是有水分的。要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纳入干部平时考核、任期考核、年度考核,作为评价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现实表现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管理监督,突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干部的监督,全面检视领导干部政绩观情况,对不顾发展规律、违背新发展理念要求、片面追求政绩的干部坚决调整处理,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为敢碰硬、敢担责、敢创新的干部排除“唯票论”干扰,积极稳妥使用受处理处分期满、符合选任条件的干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推动正确政绩观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