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春期的孩子写信吧!――家庭教育篇

《朗读者》第三季,麦家与父亲、儿子的经历和他读给青春期儿子的信估计让很多观众泪目。麦家说,青春期是成长的痛,青春期叛逆是一种生命现象。他说他想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代言。

所以,正在经历孩子青春期的父母们,不必再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难教育,更不能在心力交瘁中感到绝望,人家可是大作家呢,不也跟我们一样在孩子的青春期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吗?其实,孩子一定比我们更痛。我们能做的就是像麦家一样永远不说放弃,永远用爱陪伴守护,相信孩子终会长大,相信会有阴霾散去的一天。

我非常认可麦家给他儿子写信的做法。

我女儿念高二时,我曾经也一度被逼到了无法可想,只好给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虽然我和女儿后来并没有就写信这件事讨论过,但我深信这封信对她是有影响力的,因为从那以后,我感觉女儿不动声色地一点一点改变,性格上再也不是一触即炸,而且,她在自己的学业上也更加努力了。

我的一个亲戚,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的成长顺风顺水,小儿子恰恰相反,让他们夫妻俩操碎了心。本来,孩子与孩子就不可能一样的。可他们夫妻俩很容易就拿小儿子跟大儿子作比较,对小儿子各种说教甚至指责。我虽觉得他们这样教育孩子不妥,但也只能略略提醒,不好妄言评判。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夫妻费尽心力陪读之后,这个儿子总算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原以为天下从此太平了,没想到这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对所学专业特别不感兴趣,又怨恨父亲之前在填志愿时对他的横加干预,于是,便日日沉迷于网吧。而且,他平时跟父母基本是无言可对,只在缺钱花时不带拐弯地找父母硬要。最终,他的学业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学校只能劝其退学。我这亲戚真是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啊!他当时气恨得说真想放弃算了。但想想过后还是不忍,还是继续为儿子寻找出路。他提出让儿子退学去当兵,没想到这回儿子想都不想就答应了。父母希望儿子去离家近点儿的部队,儿子说中国哪里最远去哪里,于是就去了西藏边陲。

后来的又一次见面,这亲戚依然是一脸愁苦,他说这小子自去了部队后,一连几个星期家人都接不到他的一个报平安电话,他娘在家里担心得直哭。他说自己的心也真是被伤透了,真不想管他了。我劝慰他说:孩子都会慢慢长大,到部队锻炼于他而言或许就是一条新生路。首先,他毕竟是大学生入伍,而他身边的那些战友小伙伴基本是没好好念完高中的,他在新的集体里一定是鹤立鸡群的那一个,他会找到他平常不能获得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另外,我建议他主动给儿子写信,我说:你有那么好的文采,又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你若常常写信给他,向他表达你们永远爱他的心意,向他真诚地道歉过去你们对他的教育方式有些欠妥,我相信他的心一定会慢慢融化。而且,在如今这个时代,相信很少有家长会像你一样给孩子写信的,我能想象到你儿子收到信的那一刻应该是特别感动和自豪的。

不太长时间后,亲戚打来电话说他和小儿子之间坚冰消融,儿子在部队特别奋进,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一般人不能及,很受领导喜欢和器重。

现在,我的这位亲戚真是幸福满满,令人好生羡慕,小儿子跟大儿子一样出色,都是有为青年。

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我文化水平不高,我写字也很难看,怎么给孩子写信呢?

这我就不得不说到我的父亲了。他只念完了小学一年级。我在青春期,也一样和父亲因为一些事情对峙过。我冲动地把我的“决定”用书信通知了他,而且我知道他会强烈反对的。父亲收到信后先是风风火火地赶到我的学校找我谈话。几乎没谈出个所以然,双方都不愉快,父亲只好悻悻离开。时隔一个多星期,我竟然收到一封厚厚的家信。我没想到父亲会给我写信。父亲写的字很大,字距也很大,还有几个错别字。我无法想象几乎没念过什么书平时只会记一些账目的父亲是如何艰难地写出这一千多字的长信的。他将自己作为成年人作为父亲的想法一点一点写出来了。我震惊了,那晚,我读得泪如泉涌,我读到了父亲厚实的爱。我后来作了深刻地反思,思考该怎样处理有些事情,思考今后该怎样与父母相处。

我为什么建议父母给青春期的孩子写信?

孩子幼小时和度过青春期以后,一般口头上的交流是畅通的。哪怕他们不认可父母的观点,小时候他们可能会因说不过或畏惧父母而屈服,真正长大后他们会主动选择避开锋芒、理性隐忍。可是,让青春期的孩子做到冷静平和,基本不大可能。他会有强烈的表达诉求,自主欲望,他会非常抗拒父母再继续控制他的一切。哪怕是最正确的宇宙真理,如果父母说得太多了,于他而言也变成了令人头痛欲裂的“紧箍咒”。他可不会像悟空能被“紧箍咒”吓倒的。

而且,孩子青春期时,父母如果在心内不满或情绪化的时候与孩子面对面交流也很难做到完全理性,搞不好就是慈心毒舌。而少年的成长本就是在推翻父母价值观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时父母的说教如果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父母再情绪失控也好,上演苦情大戏也好,结果都只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所以,我们在与青春期的孩子口头沟通不畅时,可以选择写信。因为写信时的自己应该是平和理性的,孩子读信后也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思考的。哪怕他一时不能想通或接受也无妨,不至于双方针锋相对,起码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是深深爱他的。

有些事,让孩子慢慢去想;有些痛,要舍得让孩子去亲历。父母要始终相信生命成长的力量,相信孩子会和自己一样有一颗向善向暖向上的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爱的,当我们老了 双眼不再清澈 请容我站在你的对面,与你 静静的凝望 亲爱的,当我们老了 红颜已经褪尽 请容我将...
    柏某某阅读 329评论 1 2
  • 我的大学四年时间都在济南度过,所以有资格也有原因的,叙述一下济南的景点。 我想大多数的外地人第一次接触、了解济南,...
    HRBP周瑞盛阅读 460评论 0 3
  • 铁骨钢筋身不娇,却曾旋舞尽妖娆。 此心何足与君道?共守清凉暮与朝。 ——子烟
    冷雨浮烟阅读 347评论 4 4
  • 外婆家成长的悲催过程,每当过节之类的我只有在一旁做事与观看,看到其他表姐妹开心的玩耍,我就好像是一颗孤星,没人理睬...
    凌菲Queenie阅读 1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