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事说,这两年她过得不如意,生活一团糟,工作上一直没有起色,有个专业方面的证书连考两次都失败,在团队中就像个可有可无的透明人;生活上,跟老公的沟通越来越少,小孩子的成绩也是忽上忽下,特别不稳定。
今天拿到体验报告,看到有几项超标的生理指标,情绪达到一个顶点,觉得一直在过忍耐的生活,感觉不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我当时也不知道具体该从哪个方面去安慰她,也许她只是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等她的情绪得到平复,日子还是会过下去的。
下班在通勤的路上听了一本书《你充满电了吗?》,这书的作者汤姆.拉思,他是美国盖洛普公司全球咨询业务负责人。
之所以这么详细的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原因在于他16岁就被诊断患上癌症,并因此失去了左眼。虽然已经与癌症斗争了20年,但他每天仍旧热情满满的工作。
在这本书中,他说,要在生活中追求意义这件事情,听起来很容易。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实可以这样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给够能别人带来什么价值?能够如何帮助别人?一旦这样思考,就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里创造出热情和意义。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并不能做到,将生活继续的是忍耐。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人生的很多境遇,除了默默地努力改变以外,其实还有无数个在等待转机前的忍耐,这个忍耐就好像是得了感冒,吃了感冒药,调整了作息,却依然要经历一个难熬的过程,在这个难熬的时间里我们只需求相信药物的效力,相信自己的免疫力,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痊愈。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阶段都在各自忍耐着。听过一句很文艺的话:日子有毒,且没有解药,但止痛片很多,如音乐,风景,文字和故人,愿时光清浅,许你安然。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最难熬的那个,仅仅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就会让把痛苦放大N倍,无论你在经历着什么,都不要觉得自己是孤单,请相信: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