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脾气这回事,对有的人来说是驾轻就熟,对有的人来说是难上加难,有的人习惯了把压力向外发散的模式,充满了攻击性,有脾气就发了出来;而也有些人习惯了把压力向内挤压的模式,什么事情都忍下来吞进肚子里,表面上与人维持着一团和气。
大家常说发脾气不好,会影响周围的人际关系,这是事实,这也是很多人会隐忍脾气的原因之一。但从生命力的角度来说,愤怒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力,当个人的边界遭到了外界的侵犯,心灵感受到了这种被侵犯,潜意识为了维护自己的边界,便产生了愤怒这种代表着反击和对抗的情绪来维护自己的边界。简单的来说愤怒是一种内在的提醒,在告诉你:“要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啦”。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忽视或者回避愤怒的提醒,把愤怒的情绪吞进肚子里,长此以往这种来自外界的攻击性被自己无意识的认同和内化,外在的攻击渐渐变成自己对自己的内在攻击,这种危害在生活中渐渐的显化成:充满了无力感,“活着没什么意思”,“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甲状腺、脾虚、或者变成抑郁症等其它各种健康问题。
与其这样,对于习惯性长期压抑愤怒情绪的人来说,有时脾气发出来倒是好事,否则一直的向内攻击,憋出内伤倒是更麻烦的事情。
产生这种压抑模式的成因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在成长的过程总是受到来自于父母或者其它重要养育者的“否定”,大人们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怎么又在外闯祸了,你是不是又做错事了?”类似的打压式语言不枚胜举,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时间久了也认为是自己”错了“,外界的否定渐渐内化为内在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长大后在发生了和人之间的冲突时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愤怒,选择回避或者是沉默,或者在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找自己的原因,认为是自己”错了“。
还有的孩子从小遭受父母的打骂,父母用”我都是为了你好“、”小孩子不打不成材“等等的合理化理由对孩子实施暴力。从自然的角度来说,当人在受到外界攻击时会产生反击的能量,但是当父母借着”爱“的名义对孩子实施暴力的时候,孩子受到理性的压制不能反击,长大后这样的人往往习惯隐藏自己的情绪,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表现的彬彬有礼,在亲密关系中(与伴侣、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中则习惯用”冷漠——冷暴力“或是“暴力”的模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还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已经感知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用脾气暴躁的方式表达自己被尊重的需求,而每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父母总会用“你不乖”、“你不是好孩子”等等方式进行压制,一次次的被压制久而久之孩子终于放弃了内在自主主权的需求,变成一个“听话”的乖孩子,长大后他们惧怕权威,难以处理好与上司间的关系,与人交往中善于察言观色,谨小慎微,是大家公认的“好人”。
还有一些其它的成因,建议大家去探索探索,那么作为成年人,我们除了“憋出“内伤,还有其它的解决途径吗?答案是——有的。
第一,为自己的情绪正名,认识到“愤怒“这种情绪并不是一种“坏”情绪,它是一个人生命力的体现,是蓬勃生命能量的呈现,当愤怒情绪能够有渠道表达的时候,这个人往往呈现出拥有旺盛的生命活力。
第二,每一种情绪的下面隐藏着自己内在的需求,学会穿越愤怒看到我们内在的需求。比如观察自然界,同一种群的动物有自己的领地,当同类的其它动物闯入自己的领地,动物往往会与入侵的同类用打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维护自己的领地。人类也是如此,被侵犯有时并不是现实中的“领地”,而是“心灵空间”的领地,比如明明可以自己做的决定,被别人剥夺了主权做了决定,又或是被怀疑、被忽视时产生的愤怒,实则在表达自己内在被尊重、被理解的需求。
第三,愤怒不仅仅时一种情绪,它更可以转化成为创新的能量,如果你能感知到自己的愤怒情绪,将这股能量用在艺术的创作、文学的创作或者是用这股能量去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那么愤怒就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它能转化为一种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比如笔者本人也是在遭遇了一次让自己感到很愤怒的事情后,才有了撰写这篇文章的灵感和行动。
第四,愤怒不止可以通过激烈的争执、尖酸刻薄和打斗的表达,这是表达愤怒最原始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跑步、拳击、运动、听音乐、打游戏、画曼陀罗等多种方式释放。这样的途径表达愤怒不仅不会因为“发脾气”影响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还能增加生活的多样性。
还有很多释放和转化愤怒的途径,有待我们的探索和实践,总之当愤怒来临的时候,这是一股强大的生命能量,好好利用这股能量转化成为生命中可贵的创造力,为你的生活添一抹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