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类无法脱离网络的时代,这是一个被数字设备劫持时间、创造力的时代。你被卷入这样的状况,如何解救自己,如何“反劫持”?
当我看完了这本书后,心中的潜意识被敲醒,试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无法离开手机,什么时候开始将手机纳入自己每天生活的三分之一?
本书用现代医学技术与社会学、心理学深入探讨了数字科技对于孩子,家庭朋友和恋人工作和学习、发育和脑部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告知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媒介使用方式和频率应得到限制,有选择地接受和拒绝。这本书相比之前读到的《娱乐至死》,文笔要更为有趣直白,就像读者所希望的,他希望这种语言的交流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科学角的设计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可能是理科生的缘故,这样边引入专业名词,边解释会让文章更有说服力,而且对一些专业术语理解起来不会那么费劲。回到作品的内容:1.探讨我们持续的在数字媒介中畅游会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什么变化?这里作者阐述了数字媒介带给我们的负面情绪,直接来说就是心理疾病。它产生的巨大吸引力让我们可能会焦虑,抑郁产生强迫症与冲动型失调。而这一切是因为我们已经变的“上瘾”。而这种“成瘾”是你很难察觉的。数字媒介的过度使用降低了我们的集中精神的能力,特别是当事情特别困难或者乏味时,随之而来的就是你的刷屏行为。2.那么数字设备又是如何劫持了人的创造力,并且让我们变得麻木,凌乱,大脑不得休息?作者用a脑波为我们展开解释,超兴奋状态下的脑波让艺术的创造力改变成为成瘾症状,而媒介的过度使用是a脑波过度兴奋的原因之一,得不到稳定的休息,一直处在兴奋状态,对应的便会出现异常。3.但是对孩子和成人会带来什么危险?孩子是创造力的开始,作者重点说了数字媒介在儿童时期带给人的影响。早期使用数字设备直接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过程的发展,随之是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的缺陷。而对于大人的影响,模糊了娱乐和工作的界限,让模仿媒介传达的行为变成评判的标准,例如有关于性与性别方面,人不会去爱,不会去真正感受朋友的交往与沟通。4.不被数字媒介劫持,那我们又如何去做呢?作者在文末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拥抱新科技的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引用作者在文中多次出现的话:玩儿一会儿没关系,玩多了出问题。用我所理解的来说,就是要有控制的接触数字媒介,保持理性,反劫持才可进行。
读完这本书,我也要做一些改变:每天减少一小时玩手机,专注的睡觉,专注的吃饭,别总想着让手机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