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把好语文考试审题关

        审题,就是明白试题意思,了解命题意图,明确题目要求,把握答题方向。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关键。审题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答题是否全面、规范、精确,决定了所写的答案是否得分或是否能得高分。

        在日常的阅卷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审题不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一些同学出现的答非所问,问而不答等等的错误这些都是由审题错误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我们一定加强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努力减少因为审题不清而失分的现象。

        1.审题要“稳”。考试是一种具有评价性和竞争性的活动,尤其高考直接关系考生的升学和未来。在这样的考试中,考生势必会出现紧张情绪,一拿到试卷就急于答题,生怕浪费一点点的时间,审题的匆忙直接影响了审题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告诫学生审题一定要“稳”,切记不可慌乱。考生拿到试卷后不要匆忙下笔急于做题,更不要怕耽误时间忽视审题,一定要先平稳自己的情绪,克服紧张心理,先对题目要求至少逐字逐句地读两遍,弄清题目问的是什么,有几问,然后再下笔。只有明确了方向,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再去答题才能一语中的,否则可能是答得再多,写得再漂亮也是答非所问离题千里。

        2.审题要“准”。平稳的心态是我们就做好了审题的第一步。准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审题的第二步。要准确理解题目,首先要对题干要求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能随意增减信息,尤其是对题干中要求“选正确的一项”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进行重点标注,认真审读。还有,在例如 “结合这首诗的颔联谈谈本诗的环境描写”、“本文第三段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样的提问中,一定要注意像“结合颔联”“本文第三段”这样的限制性要求,严格按要求答题才能得分。要想审题准确,还要把握理解题目中关键词语。例如“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有着什么的性格特点?”、“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在这样的提问中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是“性格特点”,什么是“人物形象”,把握理解题目中的这些关键词语,才能准确的答题。

        3.审题要“全”。审题,仅仅做到准确还不够,还要全方位审阅题目。在审题中不能只看问号,许多不带问号的句子依然是一个问题,或者说依然是你 答题所必须遵守的要求。例如“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中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人物?”这道题仅仅答出人物的塑造方法还不够,“结合全文”也是答题要求,所以在这道题中还必须答出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这些人物塑造方法。还在类似“给下列新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这样的题目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字数的要求。同时,全面地审题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试题信息,甚至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的答题帮助。例如诗歌鉴赏题中“题目”、“作者”、“朝代”、“注释”等,文言文阅读中的文章出处等都能为我们答题提供很多的帮助性、提示性信息。

        4.审题要“深”。审题不能只停留于字面,而是要深刻理解题目内涵,有时在作文审题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审题时,看题目不能只看字面,真正的作答要求有时并不直接体现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而蕴含在语句的内部,要借助逻辑和事理剖析,由表及里,深入思考,有时甚至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左右相关事物才能真正理解题目,准确把握题意。”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做到审题深刻。作文试题所给材料往往需要考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刻理解材料,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例如给出一则“狼与鹿的故事”,如果来谈生态环保就显得有些浅白,而若能联系社会人生,深刻理解材料寓意,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准确立意就不是很难了。

        有人提出,审题基本方法是咬文嚼字、纵横联系、反复审视、深入思索,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手段、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用尽一切办法准确透视题目的真正含义。综上,在高三总复习中,务必要引导学生重视审题,指导学生准确审题,避免因审题失误导致答题错误百出,影响成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