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域下的就业问题研究(上海大学徐卫军)

一、引言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及其在数字时代的意义

1.2就业是民生问题的核心

1.3解决就业问题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二、马克思主义就业观的基本内涵

2.1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劳动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

2.2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就业、劳动权益、社会公平的关注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就业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就业理论的贡献

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就业的论述

3.2“就业优先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3.3实践“就业优先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表达

四、当前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4.1分析结构性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灵活就业、零工经济等现象

4.2结合新冠疫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背景,分析就业形势

4.3强调高等教育面向就业市场、科研需要,无缝衔接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青年人生规划和终身学习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解决就业问题的指导意义

5.1如何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来解决就业问题

5.2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就业领域的体现

5.3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中的扩充就业容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开发

5.4中欧工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交化国际人才就业的探索

六、对策建议

6.1提出如何在数字时代,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6.2加强职业教育,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等

6.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