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欺少年穷

1、人善被人欺

我用这句文艺的话做开头,请原谅我此时心情抑郁——其实也不全是抑郁,而是感慨良多。因为我遇见大哥了——不是亲哥哥,而是村里按血缘关系来说比较近,没出“五服”的哥哥。也许您并不知道什么是“五服”,说到底就是同一个男性老祖宗的后代,流传到第五代。按说都到了五服了,关系也算挺远了,可为什么我还说“比较近”呢?说来话长。

究根结底是我们家太弱,只能依附在旁支上,就是大哥的家族上。听说,我家的祖宗是正宗,祖上在古代有功名,但一代代传下来后,到我爷爷那一代却是人丁稀少。后门那一支人家却生了许多儿孙。在农业经济时代,男丁多的自然就昂首挺胸走路,看见别的家族弱的想抢就抢,想夺就夺——不管是对方家的土地,房子,还是女儿,只要看上的,就抢夺过来,不需要理由。

而悲催的是,我家就是弱的。弱就弱吧,但家里人却是聪明伶俐的,每一代人在村里都算是能人。我老爷爷、爷爷那代特别节俭,省吃俭用买下了特别多的土地;我爸爸特别聪明,在村里是为数不多的识字的,还考取了新社会的师范学院,成绩全县第一—那时候的县包括我们现在的两个县,算是读书人中很厉害的。但奶奶怕唯一的儿子走了(其实奶奶生了两个儿子,我爸爸和叔叔。但叔叔很小就过继给别人家当儿子了。),家里更受人欺负,所以就留着他,不让他外出。没办法,文弱书生的爸爸当了农民。他干农活没力气,干脑力劳动没机会,所以一辈子过得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

话说到我那时候,家里日子过得一地鸡毛。爸爸从小娶的媳妇死去了。他十六岁结婚,十八年后那女人才去世,她一直有病,没有留下一儿半女。那时候爷爷去世,奶奶顶替他的名额,算是地主,在运动中被打倒,被批斗,被打骂,被抄家,被游街。日子几乎过不下去了,后来他只能娶我现在的妈妈。

我妈妈是有好几项残疾的人。她腿瘸,弱智,哑巴。她生了一个又一个女儿,总是不见生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农业社会,生儿子是天大的事业,不见生孙子,奶奶气得发疯,最后郁郁而终。到我爸爸五十岁那年,我们才有了一个弟弟。那是因为我妈妈年轻,在四十二岁高龄才生下弟弟。

在没有弟弟以前,爸爸遭到全村人的鄙视,说什么的都有。骄傲如他,却只能面对回家老婆是瘸子、傻瓜的现实,出门又遭鄙视的无奈。等到生下弟弟后,全村人又一边倒,说我爸爸半辈子行好积德,老天爷开眼,送他一个龙子。爸爸也春风得意,精神上很振奋。

爸爸结婚(二婚)晚,生孩子更晚。前面是四个干农活“不中用”的女儿们,后面才是一个文弱的小男孩。常常到农忙抢收抢种的季节,爸爸求爷爷告奶奶地求人帮忙抢收抢种,如果没人帮忙,天气不好时,粮食就烂在地里,我们一年的口粮就全完了,一家人都挨饿受穷一整年。村里人受爸爸恩惠多的,过意不去,就趁着晚上来帮忙干活,刨地瓜,或者割麦子。不愿意来干活的,躲得远远的说风凉话。我们没有能力跟人家对抗,只能忍着。

我家的人口多,所以分到的田地多,分队后别人家挨着我们地边的,就孬我家的地。爸爸气不过,也打不过,常常就算了。种不过来,别人家孬点就孬点吧,反正绝大多数还是我家的。但我们几个孩子总觉得活得憋曲,但又无可奈何。

不光邻居欺负我们,就是叔叔家的大嫂也欺负我们。原因是化山大哥家抢占了化修三哥家的宅基地(他们是亲兄弟),叔叔妥协了,让三哥到岭上盖新房。但我爸爸提出来,让化山家把占的宅基地的树木伐倒,给三哥盖新房。但大嫂不同意,她想把宅基地上的一切都独吞掉。为此她对爸爸怀恨在心。爸爸带人去杀树,好话说尽她就是一个劲骂人。爸爸没办法,劝说无效后,只能强硬杀树。这下彻底得罪了大嫂,她跳着脚,日日来我家骂人。还要拆了我们的房子,要房梁上的木头。爸爸气急,把她追出去,要打断她的狗腿,她这才罢休。她这一骂就骂了三个月,爸爸被气得胃疼了好几年。我们也生气,但因为堂哥对我们不错,我们年龄幼小,所以白白被她骂了那么久。

我家东临是村里的牛棚,后来卖给姓姚的人家。我家穷,院墙是不规整的石头随便跺起来的。他家有钱,买过来后立马动工修院墙,推倒我家院墙后,堂而皇之地侵占我们家一院墙的地方。爸爸找他家评理,他蛮横地说:“就占你家一院墙,你又能咋滴?”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家里都是女孩,因为穷,我们在小事上没少了被欺负。爸爸郁闷地说:“孩子们呐,我窝囊一辈子,就指望你们能撑起这个家。”

但两个大姐姐不求上进,早早辍学,然后嫁人,每人出嫁时还要从贫穷的家中分些嫁妆带走。三姐上学怕吃苦,本来成绩不错,但上到高二,死活不读书了,回老家当民办教师。家里没有劳动力,粮食不能扔地里啊,爸爸老了,活儿干不动了,弟弟只好回老家务农。上学的只剩我一个。

爸爸说:“好好学习。上学上好了能改变命运!”这淳朴的话语时时鼓励着我,让我在贫寒的岁月里坚持上学。

2、莫欺少年穷

我从小学二年级就表现出写作方面的天赋。那时候每个学校派一名二年级学生去乡镇中心校比赛,看图写作文。我因为喜欢文字,所以词汇量丰富,写出了一篇语句通顺,辞藻华丽的作文。就因为我的字丑,只得了第二名。可能我们老师没来也有关系。第一名明显写得不如我写得好,但他老师是评委,他又是中心校的学生,所以他得了第一名。我没有贬斥他的意思。相反的,我很欣赏他。因为我只有语文成绩突出,每次几乎满分,其他功课都一般。而他却是每门功课都优秀,相对来说,他综合成绩比我好。

因为我生命中遇到第一个让我折服的男生,所以在初三时,我暗恋上了第一名的男生。我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可能因为我太空虚,太寂寞了,把爱他当成自己的事业,造成我中考时全线溃败,名落孙山。

那时候,考上学是农村学生跳出农门的第一步,但我却错失良机。家里穷得交不上学费,连吃饭都成问题,可我却不甘心在农村走姐姐们的老路。我知道要求爸爸再供养我上学是无礼要求,但回家又实在不甘心。

就在我左右为难时,村里有人开始传话给我。就是我说的大哥的妈妈想让我做她的干女儿,她出钱供我上学。她说,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她就给我帮忙找个好人家嫁了,嫁妆她家出。条件就是做她家的女儿。

刚开始她找人捎话过来,后来是亲自找我来说。她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还有故意装出来的悲悯,笑着说:“你家穷得很,现在我愿意帮助你,是看得起你。因为你大叔说,如果你好好上学,会有出息。我也少一个女儿,将来我老了,床前也有人伺候。”

后门的大叔是我的小学老师,看着我长大的。他很喜欢我,为我骄傲,但没想到我竟然没考上中专。那时候的中专在农村很吃香,国家包分配工作,办理农转非,是农村孩子除了当兵以外,唯一的出路。他媳妇耳濡目染,也喜欢上我。她家生了两个男孩,老大我叫他大哥,名字叫朱英。老二比我小几个月,名字叫朱雄。他们两个都是非农业户口,能考技校,我们农村户口的不能考。她家吃着国库粮,还种着村里的地,算是“吃双粮”。大叔工资高,后来又当了小学校长,一家人都有政府补助,日子比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强多了。在我们只能刚刚吃饱肚子的时候,她家每天有鱼有肉,穿得好看,外场也风光体面,亲戚朋友都捧场,一时风光无限,让全村人羡慕嫉妒恨。

她两个儿子都上了技校后,她在村里得意洋洋。她说就缺一个闺女了。她相中我了,高调宣布,让我做她的干女儿。她还去找我爸爸要我,软硬兼施,要带我走。我不知道爸爸当时心里怎么想的,但我却看出来他很难受。他还没到卖儿卖女的地步呢!

后来爸爸严肃地问我:“她家条件好,你愿意离开咱家,去她家当人家的闺女吗?”

我心里一片苦涩,摇头说:“我不愿意去。”

爸爸苦笑着说:“你不后悔吗?”

我说:“后悔什么?”我开玩笑地反问他:“你女儿太多,都是赔钱货,你怎么不舍得送人家一个闺女呢?”

他严肃认真地瞪眼说:“我什么时候嫌弃女儿多了?就是有一百个女儿,我也不嫌弃。我能生的起,就能养的起!只要你乐意上学,上到什么时候我都可以供你!”

因为这句话,让我满心的酸涩。都是没钱惹的祸,人家都想把穷人家的孩子收买去。但也是因为这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能在人生低谷的时候轻贱自己!你不珍惜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未来有多么优秀!

就是因为拒绝了大婶子的无礼要求,她气得好久不跟我爸爸说话,说我们不识抬举。村里人也议论纷纷,说我们不识好歹,“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我们只当没听见。流言止于智者,话说多了,无人应答,也就自行消失了。

后来我通过自身努力,跳出农门。结果毕业分配时,竟然和她大儿子朱英分配到一个公司里。其实,从我毕业那年开始实行“自主择业和分配并行政策”,我按国家政策可以分配到乡政府当文员,过几年后顺理成章地转变成基层公务员,按说也不错。但当时我不懂,也看不清未来的路子,就一头扎进高薪的城里的企业里,当个收入最低的小职员。

那时朱英已经是一个部门的科长了,而我却是一个新人。他经常亲热地说:“有事找我啊。你会当你是亲妹妹!你差点成为我妹妹啊。”

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他确实帮过我。但话传到家乡时,却变成我的工作都是他帮找的,我在城里的一切都全部仰仗着他。当姐姐们质问我时,我支支吾吾。我在那里不过是一个小文员,都是靠他也没多少功劳啊?我知道,又是他妈妈在背后瞎编乱造。我不会介意。他家大大小小的事,我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我想被人编排也得有被编排的资本啊。后来坐车遇见大婶子去城里儿子家,我主动给她买车票。她感动极了,连连说我知恩图报,是个好闺女;还说可惜我们错过了一世母女情。

我嫁了一个军官,然后日子越过越好。我慢慢买了好几套房子和商铺,过上农村人所说的好日子。听弟弟说,朱英爸爸——我小学老师,在家干活干不动,倒是我弟弟常常给他帮忙。他感恩戴德。临死那天,他竟然安排大婶子,把土地给我弟弟种,让我弟弟给她承包费。只是弟弟不是我爸爸那时的窝囊。他说:“我不要。我要打工,没时间种地。”真是风水轮流转,当年争得头破血流的土地,白送人都没人愿意种了。

朱英一个人在城里上班,老婆全职在家,生了两个孩子,家里经济紧紧巴巴的。朱雄工作单位很不景气,老婆又下岗了,以前常常靠家里老人接济,他父亲去世后,日子更难了。

我的生活倒是越来越好。老公转业时,得了一大笔转业费,我们又买了两套房子。他转业到公安局,是公务员,正科级干部,工资也挺高。我通过努力,也考取了辅警岗位。我有技能,又在石材公司兼职会计,收入不错。我们还开了一家超市,收入颇丰。如果单单从经济收入上来说,我比他们弟兄两个强。我三姐夫当了小学校长,三姐姐开了一家幼儿园,都干得很出色,家里也很有钱。我弟弟虽然在农村,但日子也很红火。

朱英的爸爸,我大叔英年早逝,家里断了财源。大婶子一身病,也没力气干活。家里几乎没了收入。当年牛皮哄哄说收养我的大婶子,现在过得生活潦倒,再没了当年的气焰。

我没有诋毁她的意思。相反的,我感激她在我人生的低谷时,发现我的价值,觉得我值得她投资。这就足够了。自信有时候也靠外力的佐证。

世事变幻,人生无常。我们不能预料今后的人生,只能过好当下的日子。莫欺少年穷,每个人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不要轻看每一个落魄者,也不要让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永远保持一颗干净纯粹的内心,比什么都重要。

莫欺少年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