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强烈的意愿,我要考清华。
但实际的情况是,我不但学没好好学,玩也没好好玩。
十五六岁的年纪,在高考的指挥棒子下,其实就算没有爸妈念叨,没有老师督促,已经很懂得好好念书,将来考个好大学的重要性。就算感觉高考的目标还有点远,那身边的同学就是最近距离的参照。学校也是个小社会,也分圈子和阶级,有些家境优渥的同学有着天然的优越感,但还好的一点是,只要你功课好,大家会比较认可你,你也就能找到自信。所以读书有用这个道理,于大于小于远于近我都懂。
但我还是做不到,我也不明白我为什么做不到,不是说我有真正想去的地方,全世界都会给我让路吗?起初我想用意志力死磕,头悬梁,锥刺股,喝鸡汤,打鸡血,但是我仍然做不到,考试成绩一般般,后来不但做不到功课突飞猛进,连坚持学习下去都做不到。我不得不改变了点,每天学一点,不贪多务得,这样实际上是效果更好,细水长流自然好过一曝十寒,但是落于人后的羞耻感,或者仅仅是担心落于人后的那种焦躁不安,如蚁噬骨,让我的中学时代并不快乐。
直到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懂得,出类拔萃并不是人生标配,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稀缺和珍贵,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去追求的。而且即使有人追求到了,也不单单因为他够努力,他或许一开始也没想到会走那么远,天赋和运气的作用,其实比努力要强大得多,我们往往高估了努力的作用,恍惚中觉得努力就能达到任何地方。
现在我已经没有那么紧迫的落于人后的恐慌感和羞耻感了,因为我发现虽然我不是最强的,但我也不会是最弱的,虽然念书资质平平,但最后还是完成了学业,有了自己的社会位置。而且我还明白,每个人各有优劣,有其长必有其短,何况月有阴晴,人有得意时,也有失意时,真的不必艳羡他人而自寻烦恼,人们背后的狼狈和失意,是你不常能看到的。
但这不妨碍我们去努力生活,不能登上珠峰插上国旗,但我可以登上泰山看日出。认清现实不等于放弃一切,接纳真实的生活反而让人务实。我们现在说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其实就是古人说的“尽人事以听天命”,不要和生活硬刚,和平庸的自己化敌为友,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不为得不到的而焦灼,慢慢发现,自己能办到的事儿其实还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