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谤

面对诽谤,可以如下处理:

一、自省

来谤是否有可取之处?是否有哪怕一点点的真实?即使全为虚妄,是否也有警示作用?我有否有意无意谤毁他人?对自己不了解的,是否如谤者轻下评论?看他来谤,如何避免可能谤他之过?

二、不辩

来谤不实,只是谤者自造口业,与我无关,故不辩。

谤者需要找一个靶子,贴上标签,以便放肆恶口。任其毁谤,终有尽时;若要揭去标签,反被谤者粘住,本来虚的目标竟成实的目标,谤言无穷无尽。让他谤他的标签,我只在一边观看,或看也不看,何必理他,故不辩。

无风不起浪,来谤固不实,而由别事因缘,谤者情绪波动,必定要发泄为快。若辩言止谤,谤者必更嚣张;若不理不睬,彼既情绪发泄,恢复心理平衡,自然息谤,故不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谤者早有自己定见,牢不可破,如戴有色眼镜,千言万语,尽情尽理,终是无用,故不辩。

三、涵养

将他谤言,缄默心中,如加函盖,不使外泄,渐渐温养。受谤,是一个人成熟、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个人一辈子不受人谤,或许是英卓之才,也可能是平庸之辈。

毁谤能涵养我们的好性情,能扩大我们的心量,能增长我们的慈悲,增加我们的怜悯,成就我们的忍辱,磨砺我们的般若智慧。毁谤最能消业,速疾消业,反能增福。

若过早地辩白,如上好处通通得不到。真有智者必定不会放弃利用毁谤增加涵养的机会。

四、欢喜

一般人稍遇毁谤,便生大苦恼,想赶紧洗白自己。其实,不仅不必生恼,反而应当欢喜;不仅不急于洗白,反而要“保黑”。

如果一辈子黑呢?一辈子黑也没啥。我们不是圣人,本来就没有那么干净。古往今来一辈子黑的人多的是,今天我有缘一辈子黑又有何妨。到了净土自然白。这里是秽土,染污不净,黑白都是假名,何必费心思口舌在洗白上。

若能欢喜默受毁谤,便能消业免祸,去障增福。好机会到了,焉能不喜。

特别是如果因为弘扬弥陀救度而遭毁谤,更要想到:这是弥陀额外的恩宠加福。为弥陀做事,弥陀什么时候亏待过一心一意为他做事的人!不是弥陀的加福,恐怕我们一辈子沾不上他人的口。如果生恼,便是将好处关在门外。

五、感恩

毁谤的人自己造下重大恶业,却成全了我们的福德,如同他落于井底,却将我们托起,所以要心生怜悯与感恩。

但这种感恩只能默默藏在心中,怜悯也无法表达。

六、明理

虽然绝大多数情形下,面对毁谤,不理不辩、听之任之,是为上策。但在有些情况下,不得不如理申明,以免大众误受视听,而断绝其佛法善种。这就需要申明道理,周告有缘。

申明道理必须:1. 从慈悲心、怜悯心出发。2. 合适的方式、语言、场所、对象,避免引起更多竞诤。3. 理性不情绪,冷静而客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摘自:《一半凡夫一半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与萌宝的相处中,我总会发现许多小确幸。孩子会让自己脑洞大开,我非常喜欢与他待在一起,他也很喜欢和我腻在一起。 萌...
    菲凝_a523阅读 161评论 0 1
  • 十二星座追剧必备零食? 每一个星座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所拥有的星座性格也是各有所不同的,因此,在面事物时,他们所拥有...
    蘑菇小瑞阅读 797评论 0 0
  • (1)1883年,约瑟夫·H·普拉提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市附近的小镇蒙城拉德巴赫。 (2)1912年,20岁的普拉...
    chn99ma阅读 6,20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