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他就会变成什么样!

1

前段时间我的咨询室来了一位母子。


这个男孩来自当地一所名校,但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因为迷恋手机游戏,成绩开始下滑,后面虽然有进步但也不如以前。

现在他已经初三了,以他目前的成绩可能不能直升本校。


用孩子妈妈的话来说“处在非常危险的边缘”!

她带着孩子过来咨询就是希望我能“拯救孩子”。


但在我给孩子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妈妈总会不时的“补充一下”,明明是我在询问孩子的情况,但她说的比孩子还要多,而且内容都是以【控诉】【指责】和【不满】为主。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当妈妈在表达这些信息的时候,男孩在旁边非常痛苦又无奈。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应该能明白为什么孩子学习会出问题了:

他的精力全部都用来应付妈妈的不满了,哪还有精力来学习呢?

手机游戏也不过是他逃避现实的一个工具。

2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妈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记录孩子的进步,至少一条。


但是妈妈听了我的要求却表示非常为难,她跟我说:

方老师,我真是看不出来他有什么优点。然后跟着就又说了孩子的一串问题。


其实这个男孩很优秀,阳光开朗,喜欢历史和篮球,辅导的过程中,随口就能来一句诗词,知识面非常广博。

而且他当初也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的这所名校。

可在这位妈妈看来,她的孩子没有优点。


她不知道自己的看法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他人,父母的评价会深刻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是歪曲的,那孩子的自我认识也会发生扭曲,变得不真实。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镜映”:

它指的是对于孩子心理体验到的所有东西,妈妈给予的反应,或者说给予的确认和映证。

每个人在婴儿期都有一种渴望被记得、被看到、被注意、被欣赏的需要。

不恰当的的镜映不仅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还会指导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

以这个案例来说:

1 妈妈在断定孩子“学习不踏实”后,就只会关注他“学习不踏实”的表现,然后孩子真的会变得越来越马虎、敷衍、畏难。


2孩子的潜意识里,会逐渐认同“我学习不踏实”的自我形象,然后用这个形像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样的父母是显微镜,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放大几百倍来看,越看越担心,越看越害怕。


孩子在这样超高倍数的关注下,做什么都不对,有的用“无所谓”来伪装,有的用“安静沉默”来对抗。


这时父母需要做的是当一面普通的平面镜,看到孩子真实的样子,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的,有优点,有缺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哈哈镜,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或只看到孩子的优点,那我觉得你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


放下那些过高的期待和不合理的目标,回归真实,就像那位妈妈一样,最后她也找到了自己孩子的优点:阳光、懂事、体贴、有公德心……


做真实的父母,看到真实的孩子。

真实自有力量!

如果你想要阅读本篇原文,可以关注我们的专属教育公众号【学之道讲堂】回复关键词【看到孩子】就可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