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0号,本来一早想着今天的日更,写关于学习管理学专栏的收获。可中午午睡的时候,突然感到今早6:16通过语音写作,对昨天日更的反思才更有价值。
所以调转方向,决定今天的日更写昨日日更的反思。
起 因
昨天是日更开始的第二天,可是自己却在当天晚上的11点半才完成,深深的把这一项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被自己搞成了紧急的任务,我需要分析一下原因。
因为我知道,任何一点可以让内心泛起涟漪的事情都要反思,反思可以让自己快速的成长!
事情的经过
昨天我是打算这么安排系列任务的。在上班之前完成语音写作,然后在上班9点半之前,或是在下班5点半之前,完成日更文,期间还要完成管理学两篇专栏文章的学习。
所以在早上完成了语音写作以后,想着说去把管理学专栏先完成。但发现一个上午的时间,微信聊一聊天,规划一些任务,一晃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发现到最后啥成果都没有产出。
而到下午三点钟,我才开始学习两篇管理学的专栏,最后完成的时候,发现这个任务就已经花掉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时已经到了五点多。可日更文的修改还没开始。
发现时间过得真快呀,当我在说出上午没有产出成果的时候,自己突然有一种警醒,没有成果展现,肯定是自己在做的过程当中,没有以结果为导向。
不管聊了什么,如果是正经的事,都会产出一些成果,但是我却完全记不起来了。
上午过完后,心里还有一个假设,想着上午没完成没关系,我下午有时间。但事实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把控时间的能力,只是想着有时间。
但其实下午只有三个小时,能把两篇管理学专栏完成就已经差不多了,还不包括要忙工作。对自己时间能产生的效率价值想当然了。
所以想和做不是一回事,做和做成也不是一回事。
不要被自己想当然自认为能完成,而是要实实在在的用数据说话。一天自己有多少可用时间,可用时间内效率有多高。这样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才能有效的去评估这个任务,什么时候能完成。
因为昨晚8点半要和运营小伙伴进行复盘,当复盘结束后就到了10点半,当时心里有一些焦虑,还想象着自己可以完成的。最后急急忙忙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日更文修改出来了。
在急急忙忙修改完内容,提交之后,却发现漏掉了一些小细节。比如两端设定参数没有设置为1,做的过程我以为设定了,原来设定的是字间距。没有加上原创标志,也没有加上打赏码。
如果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在提交前是会再审查一次的,可以把整个版面调配得更好,也可能会加一些新鲜的东西,让文章能展现的不一样。
反思收获
前置重要任务,留有冗余时间,才能获得掌握感。
中午之前完成当日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其他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哪怕今天没有完成,明天也可以做,不受大的影响。
有时候你以为可以掌控,但有很多突发情况,是自己不能控制的,那么只有把重要的任务往前排了,才有时间做临时的事情,自己才会感到有掌控感。
一天的时间很短,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完成琐碎任务和聊天。
掌控感是安全感,当你有把握把事情完成,这个经验会给你带来安全感,也是因为有这个安全感,会让自己更加的从容不迫。
排除干扰,沉浸任务中,形成生态启动模式。
想想大神们的效率有多高,他们可以迅速切换自己的注意力,让我感受到是一种忘我的状态。当他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马上启动这个模式,那么他就沉浸到这项工作当中了,形成了生态启动模式。
我想这种能力也是可以习得的,在自己做事的过程,要刻意练习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当发现自己的思想开小差的时候,用沉浸小卡片提醒自己,当下要专注下来,沉静下来。
勇敢面对人性Bug,让不足成为自己成长的奠基石。
从上述自己分析中,发现自己有一个模式,总认为自己的时间够用,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在单位时间上,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也就是说,过于高估自己。
当我说出过于高估自己和自以为是的时候,觉察到以前也反思出这样模式,但是后面为什么还是一直存在呢。
自我欺骗。让自己困在这个模式当中,明明知道自己做不到,还一心认为自己能做到。没有面对现实,明明知道自己一天可用时间最多只有四个小时,还要安排五个小时的事情,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通过不足让自己永远保持警惕感,有不足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拥有这种态度,我想也是成长心智的人应该具有的。
让反思成为自己的另一面镜子,发现了不足时,不是选择逃避,而是打开它,真正的面对它。只有自己面对自己,才能让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一次次的迭代自己,优化自己,这才是新的突破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