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雅逗先生

一
快要中秋了,天气一天凉比一天。但比起酷暑的炎热,寒冬的冰冷,现在算是北方气候中最舒适的时节了。
农村的老家,虽然近十多年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了,单凭被工业园区征用的土地一年一亩地赔偿2000多元,一年下来也能给个近万元。
所以,这点钱单纯用来吃饭,是不成问题的了。
但是,身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乡里乡亲来说,门前屋后凡是有泥土露出的地方,都会种瓜栽豆,还有蔬菜。
其中,那些藤本类的植物是最受欢迎的了。不仅占用面积小,顺着墙角爬上去就能开花结果,而且把单调的砖墙用一抹抹的绿色覆盖,满眼的苍翠欲滴,满心的绿色生机,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画卷立体地挂在农家小院外,煞是养眼和好看。
二
母亲是个很会持家的人。她也像其他农村妇女一样,具备吃苦耐劳和质朴的秉性。但由于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处在生长期的她缺乏营养的补充,在个子方面是比一奶同胞的姨、舅们矮了一大截。
幸好母亲天生一副乐观向上的性格,倔强的脾气后面有不服输的气质,弥补了她个子上的缺憾。
邻居大娘是个种菜的行家里手,房前屋后在她的拾掇之下,栽满了各种时令蔬菜,一年下来,她到集上买菜的机会并不多。
今年春天,大娘培育了十多棵丝瓜,给了妈妈几棵后,打算把其中的两颗瘦弱的幼苗扔掉。
妈妈看后,打断了大娘说这两颗孱头幼苗的评论,说自己回去种好,精心管理一下,相信也能有所收成的。
当妈妈把它们捧回家的时候,我见了那两颗幼小孱弱的幼苗,幼叶干干瘪瘪的,淡黄中泛着灰色的苍白,像大病初愈的老太婆,白茎细细而单薄,几丝根须刚露出了点白毛,似有似无的。
我让妈妈抓紧扔掉!白浪费感情和精力,说不定今下午种下去明早就枯萎了。
妈妈却倔强地栽种着,就像关爱着自己的孩子似的。
三
她把这两棵幼苗种在门口最为肥沃的地方,听说这是原先老土房的土,种啥庄稼啥庄稼便好。
她天天早晨给予浇水,还用废旧箱子给她们遮避阳光,像稚弱的婴儿放在保温箱里一样。担心恶毒的日光把它们晒坏。
毕竟是先天不足。小时候缺爱,大了缺钙,个子一直没有提起来。
别的丝瓜飞快地生长着,叶片一个个地舒展着,在春风柔丝般地轻抚下,招摇地往上窜着。
而这两个小东西却丝毫没有要抬头的表象,依旧弯着瘦弱的脊梁,耷拉着脑袋,看了让人都有点生厌。
曾经几次劝说母亲把它们薅掉,别浪费了块好地。
母亲只是摇了摇头,依旧每天给她们浇水,捉虫,隔三差五地施肥。
从此之后,我便没有再去看这个不争气的家伙。任由其自生自灭吧!
四
转眼间到了夏天,别的丝瓜长得更加飞快了,有的朵朵小花垂着,不时迎来几只蜜蜂的光顾,不几天小花慢慢枯萎,小小的丝瓜便从花的根部慢慢探出头来,绿绿的小小的,非常可爱。
夏天是个万物飞长的季节,小丝瓜也不例外。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母亲把梯子放在墙外,爬上去摘下几根,切做一盘,可炒着吃,也可拌点蒜泥吃。其口味非常细腻,爽口。
有时,我也会斜着脑袋瞥一眼墙根下那两个孱头。虽然他们倔强地活了下来,但是依旧半个花骨朵没有开放。与其他的丝瓜争相怒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建议妈妈把它薅了吧,种上点秋豆角也是不错的。
说不定这就是棵没用的东西。要不至今也没有开半多花,离“华而不实”还是相差太远的。
妈妈说:“等等吧!”还没到最后时候,还是不能下结论的。
我也没再说什么。只是暗地里笑她的迂。
五
由于最近孩子开学了。平常接送孩子之余,公司加班的时间也多了,将近半个月没有回老家了。
一天,孩子哭闹着要让奶奶来陪他玩。我知道孩子的任性,不由着他的脾气来,哭闹一上午也是可能的。
于是打电话让母亲找个时间过来照看一下孩子。
第二天母亲过来了,给孩子买了些香蕉水果之外,顺便提了一兜丝瓜。
我说现在这丝瓜这么长呀,几天不见,都长这么大个了。大娘家的丝瓜品种不错。两个就能炒一大盘。
是呀!幸亏当时没仍,这品种就是不错。其他的丝瓜都快下市了,它才刚刚开始。满墙的黄花,挂满了秧子,一次就能摘一大筐。
就是那两棵孱头吗?我好奇地问。
妈妈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六
到了周末,我回了一趟老家。
刚到墙角,一阵芳香扑鼻而来。我扶了一下眼镜,满目的黄色冲击过来。硕大的果实吊坠在秧子上,在秋风吹拂下,来回摆动着。
我不禁回忆着它春天时那没出息的样子,嘴里喃喃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