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混淆视听浑水摸鱼的典型——范老的伎俩

        范老,在我眼里,曾经一直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乡绅,喜欢享受特权的一个退休的京官,然而,在李巡抚审案的大堂上,他趁乱移动到了案旁,只是轻轻挥一挥,油灯便落到了那本孤零零无人理会的重要物证《丝绢全书》上,等混乱结束,李巡抚回身一看,范老仍然端坐在旁,地上那本书那重要的证据已经化为灰烬了。我顿时心生寒意。范老不仅仅是一个富甲一方的老乡绅,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野心家。

神秘莫测的出场

        与程仁清白天大堂的出场和写在脸上的嚣张相比,范老的出场就是大写的神秘,他出现的是黑夜在昏黄的灯下,他面无表情地包着书皮,同时在听着程仁清的汇报,然而他说话总是若有似无,一语双关,含沙射影,旁敲侧击。他认真的包着一本书皮,这个书皮是泛着淡绿色的丝绸,拥有一本丝绸做书皮的书该有多珍贵呀!然而这仅仅是书和书皮的关系么,并不是。书皮在这里象征着隐喻。可以说一开始,范老就明确的表示,不要碰丝绢。丝绢从来只是书皮,里面包着的书才是重点。多缴纳的人丁丝绢税才多少银子,背后的缩绳隐田才是真正得罪皇权的铁证。

森严幽深的气场

        这么神秘的范老,到底是何许人也?随着故事的展开,范老的真实实力开始一点一点向我们揭开。一个非常典型的画面就是,范老召程仁清来问话的时候,一个长镜头的展示,让我们随着程仁清的脚步,穿过一道又一道的院落,走过一盏盏的灯笼,才到了范老面前。我不由感叹果然土皇帝也是皇帝待遇呀。这么深邃的院落,每个院落都布满了奴仆,这得是累积了多少财富呀!而且面对程仁清,他自己不发号施令,而是让鹿飞龙传达,这样的气派根本也不像一个普通的士绅乡贤,还带了一股浓浓的官场气息。

庭院深深

偷梁换柱的立场

        范老果然是范老,他是一个退休京官,怪不得通身的官气。官场的各种弯弯绕绕他都玩的明明白白。在审判之前,他找借口跟李巡抚攀关系,想私下解决。私下解决不成,在大堂上,丰宝玉说他兼并土地,缩绳隐田,他反手就一个偷换概念,“大明律里哪一条说拥有田地多者有罪?”,徐阶徐阁老等多位退休大员哪一个不是拥有百万田产?他还以为避重就轻,偷梁换柱,只要气势足够就可以掩盖一切。

声名狼藉的下场

       其实范老在整个丝绢案中,一直都没有冲在前面。冲在前面的是鹿飞龙,是程仁清,是毛知县,是马兵宪,他一直都待在幕后。但是他却从第一集就存在,各种明示暗示的让其他人冲锋在前,很多时候他都被忽略了,但是他在最后一刻,在老伯检举毛知县的混乱时刻,他果断地伸手推了油灯一把,毁掉了丝绢全书。真的是真刀真枪其实不可怕,暗箭伤人最可怕。然而,颠倒黑白,浑水摸鱼就可以逃避制裁了么?不会。李巡抚重新带人抽样测量了范老的田地,终于让昔日的隐田见了光。范老兼并土地,伙同胥吏篡改鱼鳞图册的行为也被定罪。他兼并的所有土地也都全部被充公,用于抵偿丝绢税不足的部分。他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警惕职场中的范老式人物

        范老固然倒台了,然后罪魁祸首就只有范老一个人么?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其实都有范老式人物。比如在遇到大型任务的时候,勇挑重担的时候没有他,但是私下点出问题的总有他,真正执行的时候没有他,但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又落不下他。你跟他论执行,他跟你论规定,你跟他论规定,他跟你论先例。如果玩的好的,甚至从头至尾都不会出现,一直在暗中操纵事情的走向,各种推波助澜。文艺作品里面描述的最典型的就是《如懿传》里的魏嬿婉。这样的人物会不断地侵蚀团队的灵魂,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而没有集体的大局,不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是通过中伤其他人而获取利益。这样的人,就是整个团队的蛀虫。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警惕并擦亮眼睛发现这样的人物,分析事情千万不能被他们带节奏,他们最擅长混淆视听浑水摸鱼,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分析隐田就丈量土地,而不是被田地的多少一叶障目,只要管理者目标明确,那么就不会被这样的投机者得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