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句话,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福田,所谓不计较,其实就是拔除心灵上的杂草,才有富余的地方盛开幸福的鲜花。
世态炎凉,生活琐碎,不纠缠于无谓的烦恼,人自会豁然开朗。
遇到小事,不计较
《菜根谭》里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
快乐的泉源来自每个人的内心,计较多了,反而迷茫。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威廉前半生是一个爱计较的人。
他自认为十分精明,知道哪家店的袜子最便宜,从来不放过超市的打折活动,甚至知道哪家餐厅的餐巾纸比别的地方多给一张。
但这种算计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而时常让他陷入一种害怕吃亏的焦虑当中,身体也因此一直虚弱不堪。
身心倦怠、疾病缠身的他终于在三十二岁醒悟过来,并且通过调查,得出一个结论:
凡是太过计较的人,实际上大都活得不幸福。
双眼死死地盯着生活,生怕错漏一分一毫的利益,每时每刻都要和别人攀比,因此惶惶不可终日,疲累不堪。
都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许多烦恼,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没有谁的人生完美无缺。
该来的,挡不住;要走的,留不住。
是你的,不用计较;不是你的,算计不来。
并不是说必须毫无原则地放弃既得利益,而是清楚分寸,不过分追求与苛责。
经历越多,越能体会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个世上,本来没有什么事值得我们伤神又伤身。
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能把握手中的幸福。
遇到小人,不理会
《论语》里有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和人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但并非所有交流都值得你投入精力。
曾经有一位佛法高深的禅师,时常为人指点迷津,但有个人十分看不起禅师。
有一天,他上门和禅师理论佛法,说着说着便开始辱骂禅师,众人都感到十分愤慨,但禅师既不骂回去,也不生气。
他觉得没意思,渐渐消停下来,禅师才心平气和道:“如果你送给别人一样东西,别人不要,那么这样东西是谁的呢?”
他得意洋洋地回答:“当然还是我自己的。”
“那你刚才骂我的话,我并没有接受,现在是谁的呢?”禅师又问。
那人脸上顿时通红,又急又气,却又无法反驳,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哲学家尼采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生活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充满负面情绪,一旦碰撞出些微火花,就将所有愤怒都发泄在别人身上。
对于这样的人,如果斤斤计较,纠缠不休,那么你的思维和情绪也会不自觉地被他牵动,陷入苦恼之中。
与自私的人是计较不出结果的,不是你的道理站不住脚,而是你战胜不了他本质上的狭隘。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不理会,不计较。
不计较并非懦弱无能,而是任他气急败坏,我自心宽似海。
越不计较,格局越大
不计较不是消极懈怠,而是保持理性,格局高远。
画家陈丹青说:“我几乎从来不生气,因为我认为没必要,有问题就去解决,不要让别人的错误影响自己。”
世事如棋,下棋的时候需要有大局观,起承转合,纵横捭阖,才能不落下风;
同样,对待生活也需要从容淡静,不被短暂的利益蒙蔽双眼,才不会因一时得失郁结在心。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百姓民不聊生。刘秀起兵,大败王莽。
攻入邯郸后,手底下的士兵从前朝的奏折里,发现了很多奉承王莽、指斥刘秀的上疏,于是立刻向刘秀报告,并劝道:“这些人竟敢弹劾您,一定要严惩不贷。”
刘秀当场将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前朝的官员无不战战兢兢。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秀一把火将这些奏折烧个精光,“我没有看过这些奏折,也永远不会翻开,你们可以安心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在这种事情上计较,必然会分散精力,无暇稳定社会,安定百姓生活,那么他辛苦打下的江山将毁于一旦,得不偿失。
王安石有一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叶障目,便不见泰山;高瞻远瞩,则世事洞明,人的生命格局越大,越不会在琐碎的烦恼中沉沦。
心里有一杆秤,孰轻孰重拎得清楚,人生也就趋于平衡稳定。
面对琐碎的生活,要懂得善待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身心健康。
不计较,其实就是与生活和谈,与世界言欢;不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过多精神,让心灵重返自由自在的福地。
一个人的快乐,从来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舒服的人生,贵在不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