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人向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尊老敬老”的观念似乎也在逐渐淡漠,因此才有公交车上应不应该给老人让座、老人跌倒了应不应该扶等争论。我想无论敬老亦或是不敬老,都与人的观念和老年人自身有关。
过去老年人为什么普遍受到尊重呢?这一方面与儒家倡导的孝道有关,也与老年人自身的德行、智慧有关。过去人们往往用“德高望众”来形容老年人,那么这德望从何而来呢?老年人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日增,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吃的苦也吃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许多事情逐渐看淡、放下了,因此心胸也变得包容豁达,此其一。老年人经历了世态炎凉、悲欢荣辱、生死别离的事情多了,也容易促使人思考人生的意义,产生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此其二。老年人走过的路多、经历的事多、见过的人多,积累了丰富的为人处事经验,能为年轻人提供建议和指导,此其三。
传统的儒家文化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清净无为,少私寡欲;佛家讲慈悲喜舍,普渡众生。过去人虽然受教育普及程度低,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也容易接受圣贤的教化,对善恶有报等观念,对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乐于接受和实践。
中国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到内战的社会动荡,从五千年辉煌文明的终结到积贫积弱,再到逐渐复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人的精神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人把过去中国贫弱的原因归因于传统文化、孔孟之道。
其实纵观历史,当中华的国门打开,西学东渐的同时,中华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也在传向西方,并且受到推崇。如与牛顿同时发明微积分的著名科学家莱布尼兹,就是看了《周易》而提出二进制的概念,他对中华文明心向往之,曾经致信康熙皇帝允许他成为中国公民。西方传教士魏礼贤将道家著作《太乙金华宗旨》翻译到西方,名为《金花的秘密》,此书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产生了巨大影响,荣格受其启发,完善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天才的物理学家泡利,通过阅读此书而治好了自己的精神疾病。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不止于此,事例不胜枚举,在此不做赘述。
任何有远见卓识的者都不会对自己国家优秀的文明妄自菲薄,当时洋务运动的改革家们就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因此提出国学为体、西学为用,“施夷长技以制夷”的措施。
真正的中华文明首先是生命的学问,对真理的探讨直指物质表象下的生命本质。中华民族是最智慧的民族,因此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五千年辉煌。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恰恰是官民贪滛腐化,自私愚顽,背弃传统价值观的结果,其实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兴替也莫不如此。
其实不管是不是老年人,只要是个人,都应当受到起码的尊重。中国向来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更何况是老年人呢。谈到尊老敬老,现在最典型的就是老人跌倒了无人敢扶。这不仅是老年人的悲哀,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悲哀。在中华走向复兴崛起的今天,相信这样的事情在不久的将来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