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说:诸葛大才子,一个人干了萧何,张良,韩信三个人的活,他治国堪比萧何,谋略比肩张良,军事略逊韩信,军政一把抓的结果就是:NO zuo NO die。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叫诸葛亮,大抵是因为家庭出身很好,不仅长的相貌堂堂,才华更是出众,总结为“高富帅才”,这样一位拉风的男人,迷妹应该不少吧,只可惜,老话说得好,“帅哥与恐龙同台,美女与野兽共舞”。
诸葛亮娶了个媳妇叫黄月英,她的丑,史官们都觉得有必要重重的记一笔。黄月英一头黄发,黝黑的皮肤,长相丑陋,每每诸葛先生和月英出行,总是被认成母子关系,你说桑心不桑心。
但是,必须说但是,据说月英的才华与诸葛亮相当,不管这是吹牛还是怎么样,总算给这份婚姻找到了一个支点。另一个支点是这位女士出身名门,猜想一下,这是门第观念下的不折不扣的政治联姻。另外,强哥打赌,这两个人99.99%的可能是没见过面(除了光屁股玩泥巴的时候),“只闻其名,未谋其面”,只在掀开盖头的那一刻,诸葛亮血可能是有点冷的,后来发现吹了蜡烛,其实不耽误事。
顺便插一则真人真事,一位年轻有为还才华横溢的老板,手下员工数千,每年公司有几个亿的业绩。在公司里,他善于演讲,还彬彬有礼,是众多女员工的梦中情人。在员工眼里,这样的男人只有白富美才能配得上他,结果,老板的老婆非常普通,泯然众人,跟美女压根没有任何关系,大家就纳闷了,既然不够美,估计是很有才华吧,然而大家失望了,这位女士跟才华没有一毛钱关系,作为家庭主妇,她看起来像是家里请的保姆,大家很好奇,难道这位老板夫人很有背景?果不其然,老板的岳父是某银行的行长,据说还有更深层的关系网。这下子大家才明白了,为什么老板的企业能从小做到大,从来没有因为资金问题发过愁。
这种事情很常见,干事业没有一帆风顺的,大抵是需要一些背景支持的。这样的好岳父,简直就是国民岳父,虽然自家姑娘不怎么样,架不住人家生的好,不愁找不到好郎君。要知道,结婚之后,媳妇美不美跟婚姻的稳定程度没多大关系,媳妇很美离婚概率可能更高,特别漂亮媳妇就像“臭鸡蛋”,爱招苍蝇,女明星离婚的事情多了去了,估计跟这个有关系,反而那些无人关注的鸡蛋,很安全。
这个示例大概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吧,有时候才华未必顶用,创业不仅靠才华和能力,也靠背景,有时候才华不值一毛钱,搞不好还要赔钱,而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从来不会贬值。这样讲或许有一点悲观,但也算客观,我们的历史从来就是由复杂的人情社会搭建而成的,因而我们的“中国式关系学”总让人失去“理性”,当然,任人唯亲也是一种理性。
回到诸葛先生,我们讲讲他的才华。第一,有大格局,“跨荆益二州以图天下”,一个人行不行,只需要五分钟的面试,诸葛亮只用了几分钟,就让刘备这个面试官醍醐灌顶。第二,治国之能臣,诸葛亮治理蜀国成绩斐然,从早期的治理荆州,到治理蜀国,他很好的为刘备提供了稳定大后方,以及后勤保障,“足兵足食”,第三,将帅之才,诸葛亮生前共五次北伐,虽然没有为刘汉重整山河,起码大大小小的胜利还是有的,实际上也是在给偏居一隅的蜀汉在续命,第四,文理双修,是文学家又是发明家,诸葛亮的散文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据说他还发明过木牛流马,孔明灯,连弩。这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奇才是稀有品。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全才,度娘这么定义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平常人有一个“家”,就算有成就了,而诸葛先生一人占了七个,古往今来,怕是只有他有这么多头衔。然而,我们必须要说,他的这些“家”,不能都算是顶尖水平的,比如文学书法散文发明等,大概政治家这个头衔算是顶级水平,至于军事方面也只能算杰出,前人曾评价诸葛亮“治国不在萧何之下,用兵却不及韩信”,与他同时代的曹操的谋士贾诩这么评价他:“诸葛亮善治国”,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诸葛亮最大的能力在于治国。
而他的军事才华,对手司马懿是这么评价的:“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司马懿把诸葛亮的问题说的很清楚,在他看来诸葛亮多谋而少断,喜欢用兵但是军事才能不足,当然这个军事才能不足,是有横向比较的,相比司马懿可能也在伯仲之间,相比韩信吴起这种人,就比不过了。
诸葛亮是全才不假,这其实也害了他,正因为是全才才导致了处处都有他,事必躬亲。他军事才能并不突出,自己还要“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样一来,反而耽误了不少事,让更优秀的军事人才没有施展的机会,同样的,正因为他在蜀国大小事情一把抓,属于典型的专权,也造成了人才队伍接不上班的问题,这个教训我们要吸取,毕竟这个世界更需要“专家”,不需要不够专的全才。
有人可能会质疑,谁说诸葛亮军事才能不足?人家有生之年一直在北伐。行不行,看看他的北伐成果就知道了。第一次北伐,形势大好,连得三郡,却因为用了马谡而坏了大事,很多人以为马谡这个人徒有虚名,其实不然,马谡能被委以重任是有基础的,马谡在诸葛亮身边扮演了一个参谋的角色,早在诸葛亮平定南蛮,战略思路就是马谡出的,那就是以安抚为主,果然这个思路是奏效,彻底把南人搞服了。
马谡常年在诸葛亮身边出谋划策,两人还时不时的通宵达旦的谋划,可见马谡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失街亭这件事,诸葛亮也是有责任的。他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将军多出于行伍,相国多出于州府”,也就是说能征善战的将领多是经历摸爬滚打之后才堪当大任,而诸葛亮忽视了这个问题,给没有经过大量实战考验的马谡派了个大活,有点拔苗助长,没有给马谡以足够的成长锻炼的机会,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马谡这个事情也给我们一个提示,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积累,更不能忽视实践,实践出真知嘛,二者缺一不可。
几次北伐下来,成绩并不多,双方各有得失,司马懿充分发挥了自己老奸巨猾的特点,战略思路就是“以逸待劳”,不管你诸葛亮搞什么名堂,甚至还搞起木牛流马,连弩这样的技术创新,我深沟壁垒自岿然不动。结果就是诸葛亮活活被拖死了,五丈原,吐血而亡,活活累死的。
为什么诸葛亮会“壮志未酬身先死”?,答案就在司马懿的分析里:“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诸葛亮都要亲自裁决,而每天吃的又少,这样肯定不会长久”。曾国藩评价诸葛亮:“公以丞相而兼元帅,凡宫中府中以及营中之事,无不兼综,举郭、费、董三人治宫中之事,举向宠治营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则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军中亲为裁决焉。”,曾国藩分析的也很清楚,诸葛亮“凡宫中府中以及营中之事,无不兼综”,事必躬亲,带兵打着仗,还要在军营里处理国事,实至名归的五一劳动奖得主,这位劳模干的事情太多了,加之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差,也没有个靠谱的保健医生,换谁都谁也扛不住,真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杜甫写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大诗人的诗很客观,“伊吕萧曹”,诸葛亮的能力我们肯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我们肯定,但是又是什么让他“志决身歼军务劳”,这个问题要问他自己,真的需要对自己那么“狠”吗?真的需要芝麻西瓜一手抓吗?
我看未必。能者固然要委以重任,然而,这个世界上能者很多啊,一个人要能到诸葛亮这个份上也算到头了,试问如果诸葛亮学一学孙权,减少亲力亲为,知人善用,放一放权,让别人也搭一把手,这即是对别人的帮助和信任,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一个人不怕他什么都不懂,至少他可以学。就怕他什么都懂,什么都能,什么都懂又不精通,什么都能又不能一锤定音,加之把持不住自己,要到处插上一脚沾上点边,漏一漏“庐山真面目”,脚踏N只船,这样其实是最危险的状态,往往是“博二兔,一兔不得”,人嘛,精力有限,能把一两件事情做好就很成功了。
曾经有记者采访麦克阿瑟将军,作为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是不是忙的焦头烂额?麦克阿瑟的回答很简单“我只需要指挥三个人而已”,他有足够的时间喝咖啡和度假。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很有成就,但是并没有焦头烂额,反而总是游刃有余。倒是那些忙的一塌糊涂的人,往往没什么成绩。
以上这些,强哥总结一下:能者多劳可以,但是要局限于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方向,做到专而精。而且,能者多劳不是让你过劳,更不是不计身体成本的“瞎忙”,“过劳”你的成绩也未必很突出,反而有时候是对你能力的否定,因为你能力达不到才需要过劳啊。当然,也要告诫那些“能力突出”的人,把你的能力聚焦到一点上,比你广泛的撒网“雀占鸠巢”要招人待见。
每每听到有人过劳死,我就觉得这种人属于严重的缺心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