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了一下午和一个晚上时间在看《安娜卡列尼娜》,但看的时候觉得很乏味,除了几个句子比较出色,让我脑袋晃荡一下之外,就没有了。其实,名著没那么难读,因为都是当时那个国家底层人民读的书,后来才变成经典书籍的。记得在初一的时候,我抱着两本厚厚的《飘》来啃,啃了一个周末,虽然读完了,但还是一头雾水。只知道大概情节。我们确实有读书,问题是,不知道怎么欣赏啊!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中小学老师没有教会我们怎么更好地读书,只是泛泛教我们“精读、略读”,现在回头看看,大概那些语文老师也不理解何为精读吧。
2我们对外国的历史缺乏理解。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它涉及的是俄国的土地改革问题,贵族和农民的土地分配利益问题,中小学生能理解这些吗?没有。
3我们对文字缺乏敏感度,读的太快,没有耐心去细品其中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用词的含义、作法。
4读前没有给自己列出目的,因此不知为何而读。
5读的时候没有画出人物关系图。因为国外人物的名字很长,且人物在作品中往往不止一个名字,读着读着就会乱。
为了读得更嗨,吸取以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