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柏拉图
越来越发现讲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任何需要和人沟通或需要表达的场合,报告,讲座,写文,等等,讲故事都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
因此,最近开始关注这个主题。刚好读了白岩松的《白说》,部分章节提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价值,就把它整理出来。
一、讲故事的重要性
白岩松说: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让传媒人学会讲故事,有点儿晚了;但如果到今天还不好好学会讲故事,传媒就死了。
这只是针对传媒业。其实放到任何需要沟通,需要表达的行业,都需要这种能力。
一个好的故事,充满打动人的细节。人类思维在接收信息时首先是感性的,然后才是理性的。
一个好故事,很多时候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故事不代表失真,有很多行业,真实是基础。也许我们无法完全还原真实,但起码,不进行恶意的改编和创作。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创作一个故事,受众是谁,这些都是很根本的问题。
本文讨论以真实为基础的故事。
二、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1.先布局,再动笔。
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白岩松本人经过长期训练后对八百字的容量、逻辑、节奏非常清楚。他大学毕业最开始的工作是写稿,这是他最初的磨砺,可见,这种能力在他后来的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大量的信息向你扑来时,是否能迅速找准主要矛盾,是否能关注别人视而不见的细节。这些能力绝非朝夕。
2.“收不住”反倒是能力不足的表现。
如上所述,在白岩松自己的训练中,800字是对自己的要求。他对学生的要求则是350字。
长篇大论是相对容易的,凑字数似乎也不难,难的是如何用最精炼的语言讲述最精彩的故事。
3.人是最重要的。(用个体的“人”去化解宏大主题。)
这是针对新闻而言。故事的核心可以不是人,但是创作一个所需要传达的信息的故事则是为了讲述人性。这一条可以广泛运用于所有的故事创作。
跟所有人打交道,最容易达成共识、引起共鸣的是什么?是人。
只要选对了“人”,听者就会感同身受,就会以相同的情态沉浸在你的故事里。
千百年来,全世界的文学实践、音乐实践,包括近代的新闻实践,都在证明同一个道理:所有的故事,最后都要回归到“人”的主题。
4.悬念:与“当下”距离最近的问题。
讲好故事的第一准则,就是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思考。
这一点很好理解。看那些售卖保健品,忽悠老头老太太的推销员们就能理解了。他们是典型的放长线,钓大鱼。一个“神话”分为不同章节,他知道你最想要什么——长寿,最缺什么——倾听和理解,最愿意为什么花钱——健康。
一般人的节奏却不是这样的,因此更适合组合在一起的短故事。
受众的需求不同,讲故事的人也要不断变化。
5.细节:直指人心的力量。
细节就是文章的“血肉”。好的细节,会在聆听者产生倦怠的时候,将他再次带入故事。
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会问:然后呢?然后怎么样了?孩子比较天真直率,他会问出来,大部分成人不会问。如果一个故事能让听者都产生这样的疑问,说明细节非常成功。
白岩松具体列举了“主旋律”的故事。“主旋律”不一定要有标语,有口号。
有人、故事和细节才会产生真正的感召力。
如何挖掘细节,这同样需要长期的训练。
6.节奏:讲故事的的技术核心。
不同的时长、不同的故事,需要不同的节奏。
节奏还拥有一种语言之外的力量。
纯干货的报告、讲座为什么没人听?因为实在枯燥。说相声需要抖包袱,难道授课不需要吗?语言没有魅力、没节奏,就抓不住人。
要讲好一个故事真的不容易,这是一位资深新闻人总结的经验。读完之后,还是觉得有很多东西难以把握,例如:节奏。这只能是不断实践,不断去试错的自我经验增长过程。但是至少明白了一些核心原则及训练的途径。收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