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断断续续地下着雨,时而雨雾迷蒙,时而大雨倾盆,时而风清雨霁,叫人的心情随着雨的变化起起落落,诗情涌动,古今多少雨中情事都涌上心头。
雨,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水汽升腾,凝结为云、为雨,然而,雨飘然落入诗人敏感的心田,便会触动诗人的情怀,生出无限的惆怅和感慨。
雨,在诗人的眼里,是浪漫的诗。月桥相会雨霏霏,漫山桃李诉衷肠。透过记忆的帘幕,我看到密林深处野花烂漫、河水潺潺,弯弯的月桥上,迷蒙的雨雾中盛开着一朵伞花,伞花下一对恋人在依偎、呢喃。你能说这美艳的情景不是一首缠绵的诗吗?
雨,在诗人的心里是相思的酒。曾几何时,天涯孤旅,金风玉露一相逢,却留得相思朝朝暮暮。独自把酒凭栏,临窗听雨,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阕《临江仙》深蕴了晏几道与歌姬苹儿别后的孤独和刻骨的相思。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长夜无寐,卧听夜雨滴桐声,绵绵秋雨落在心上,都化作了苦涩的相思泪。
雨,落入诗人的愁肠,在历史的长卷上凝成千古的愁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南渡避难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李清照饱尝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晚年所作《声声慢》一词真实地抒发了她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寄托了她深沉的家国之思,堪称千古绝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国势日衰,李璟却无力挽狂澜之雄浑大略,只是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借此消解满腹惆怅。
其子李煜亦非治国能手,但艺术才华非凡,不逊其父。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锦绣才华也只能抒写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真真教人不胜唏嘘。
司空曙感叹晚景凄凉,借雨抒怀“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王昌龄雨中送别好友,满怀眷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阕《虞美人·听雨》将自己坎坷的一生浓缩为三个时期,三种心境,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沧桑巨变,读来不禁使人凄然相向。
雨,也不尽是缠绵悱恻,“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唐代司徒空在《诗品》中对“典雅”如是说,可见,若以淡泊之心境赏雨,雨中之情调亦不乏超脱、典雅。正如郭绍虞先生说:“赏雨茅屋,幽居自得,见其雅”。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挚友张平甫邀请姜夔赴宴,但是诗人不欲前往,原因很简单,因“老”无心听管弦,因“病”不便饮杯酒,其实“老”“病”,不过是托词。诗人“不欲往”的真正原因却是:“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这种自在洒脱、雨中安眠的情怀,若无对人生有透彻的领悟,是万难有这般雅趣的。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唐诗宋词中此般雅致的佳句比比皆是。雨过天晴,万物如新,雨,不仅洗去世间尘埃,也让诗人心境澄明,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参悟人生,使雨多了几分禅意。
且听东坡的《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贬居黄州时,一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独他雨中信步,浑然不觉。《定风波》一词借助于“雨”这一具体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禅意般的宁静之中。这也让我们在领略诗人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中,多了一份东坡似的洒脱。
雨,淅淅沥沥,苍茫迷蒙,穿越古今,将多少情怀淋漓浸润成凄艳美妙、典雅超脱的诗词,滋养着我们雅致的情趣、浪漫的情怀。
雨,不仅滋润着干涸的土地,让草更绿、花更艳、树更茂,也滋润着人们久居都市疲惫荒芜的心田,让生活平添一份自然之趣,让人忙里偷闲,放眼窗外,在朦胧飘渺中酝酿一份诗意的遐想。
聆听雨声,诗绪纷飞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