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顿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比银河帝国更好的新世界。银河帝国的世界在三个世纪前,也就是谢顿刚刚建立基地的时候,就开始逐渐土崩瓦解——假如历史的记载属实,那么令帝国瓦解的三大弊病,就是惰性、专制,以及天下的财务分配不均。
今年初的时候,正好在用的电纸书库打折。
选来选去,最后挑了打一折的《银河帝国》系列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我很开心。毕竟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这么大牌的科幻作家,才三十块钱就有十五本全集,还是正版。
阿莫西林。这是后来老公给他起的外号。
“今天你看,那个……阿莫西林了没。”这是很长一段时间老公下班都会问我的问题。
而我总会点头,眼睛里闪着光。
其实这本书刚入手时还没领悟到精髓,看的不快。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幸好作者奇思妙想总能引起人的兴趣,翻译者兢兢业业,质量上乘。那种感觉正好应对第四部中的一句话:
在一片漆黑中,他(谢顿)无法判断路上横亘着什么东西。他好希望至少有几颗星星射出些微光线,不禁想到失明是否便是这种感觉。他一面走一面挥舞双臂,仿佛将手臂当成两根触角。
边写笔记边看小说的情景还真是不多。看《三体》系列的时候,人名和关系三本书总共只记了一页A4纸;《银河帝国》看到第二本的时候,人名关系的笔记已经记了有一千多条。
前两本那么多人物,现在叫的上来的只有谢顿。
那是因为书中的人物在长叹的时候,都忍不住喊一声,银河啊,伟大的谢顿曾经曰过……
从第三本开始阅读越来越顺利,而且我越来越惊讶于作者的想象空间之大。整个银河系的时间和空间,所有事件的发生好像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不管是细微到尘埃的边缘小人物,还是影响星系的实际统治者,在他的笔下都鲜活无比。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用绘画记录当时社会的状态,人类基因图谱是为了解开遗传信息的巨型机密,那阿西莫夫就是全能的上帝角色。他的思想跨度超越时间和空间上升到人类的整体未来,仿佛所有都已经注定,他写的就是一些有关过去或者未来的历史。
他是生生创造出了一个帝国,思想上的帝国。
这是阿西莫夫的“银河与帝国”,他说他不得不写,只为写作而活。
这也是我第一次检视自己的“银河与帝国”。
嗯,仍需努力,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