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故事里的《诗经》-黄鸟


《黄鸟》是《诗经·国风·秦风》中的第六首诗。  是秦人哀悼为秦穆公殉葬的“三良”的诗。诗中表达了对活人殉葬制满腔愤怒的控诉,以及秦人对于“三良”的惋惜,也体现了秦人对暴君的憎恨。


秦襄公虽然有理想有干劲,可到死也没夺回岐山以西的“沦陷区”,西戎人仍然在周平王封给他的地盘上烧杀抢掠享快活。

孙秦穆公继位后,任用贤臣百里奚、蹇叔等人,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不仅夺回失地,还把西戎打得七零八落,秦国一跃成为与齐、晋齐名的大国,同时广施仁政,让国内百姓安居乐业,吸粉无数,深受秦国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人生得意的秦穆公六十八岁生日那天,和他的文武百官举杯畅饮,酒过三巡,穆公突然哭了起来。大臣们没见过这场面,吓得忙问:“主公这是怎么了?”

秦穆公哭着说:“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再过两年,寡人就是古稀之年,这离薨也不远了。寡人活着有众位相伴,其乐无穷,一旦驾崩,独眠地下,何等凄凉!额能不哭吗?”很明显,君主在问,寡人死后,谁来陪葬?

下坐有三位良将,子车氏的奄息、仲行、鍼虎三兄弟,曾跟随君王出生入死,战功卓著,是穆公的粉头。不知是喝多了,还是感激穆公的知遇之恩,或者是想哄老头开心,齐刷刷站起来,异口同声:“我们三兄弟,愿与主公生共此乐,死共此哀。”

听了这话,秦穆公破涕为笑:“有卿等这些话,寡人就不担心了。来,喝,再干三百杯!”

结果第二年,秦穆公真薨了,他儿子秦康公继位。毕竟那时候的秦国比较闭塞,接受中原先进文化较少,仍沿袭老旧的殡葬制度,为让老爸在另一个世界尽享前呼后拥的尊荣,强行让老爸的妻妾、臣仆和技艺精湛的工匠,共一百七十七人殉葬,其中就包括酒桌上拍胸脯的“三良”奄息、仲行、鍼虎。

这可是一百七十七条鲜活的生命啊!尤其是车氏三兄弟,个顶个都是秦国的好干将,德才兼备,有勇有谋,忠心耿耿,千金难换,为秦穆公的霸业立下过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国君的臂膀、国家的脊梁,连他们也杀了陪葬,真真寒了国人的心,甚至有不少人想拿自己的小命换回“三良”。

秦国人民感受到一种痛彻心肺的悲惨、压抑、恐怖气息,纷纷脱离穆公的粉丝团,在举行葬礼的那一天,你喊着我,我拉着你,步履沉重地走向街头,走向郊外,走向墓地,名面上是哀悼国君,实则是为“三良”送行,就连那枝头跳跃的黄鸟,也发出痛楚的悲鸣。

民众们心如刀绞,心头滴血,越走越慢,浑身战栗,临近墓穴,突然齐声痛哭,并向苍天发出了悲愤的呐喊: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鸟鸣声。

棘:酸枣树。棘之言“急”,双关语。

子车:复姓。奄息:字奄,名息。下文子车仲行、子车针虎同此,这三人是当时秦国有名的贤臣。

良人:好人。

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

楚:荆树。楚之言“痛楚”。亦为双关。

翻译成白话文:

小黄鸟儿交交鸣,飞来落在枣树丛。谁从穆公去殉葬,子车奄息是他名。说起这位奄息郎,才德百人比不上。人们走近他墓穴,浑身战栗心哀伤。浩浩苍天在上方,杀我好人不应当。如果可以赎他命,愿以百人来抵偿。

小黄鸟儿交交鸣,飞来落在桑树上。谁从穆公去殉葬,子车仲行有声望。说起这位仲行郎,才德百人难比量。人们走近他墓穴,浑身战栗心哀伤。浩浩苍天在上方,杀我好人不应当。如果可以赎他命,愿以百人来抵偿。

小黄鸟儿交交鸣,飞来落在荆树上。谁从穆公去殉葬,子车铖虎是他名。说起这位铖虎郎,百人才德没他强。人们走近他墓穴,浑身战栗心哀伤。浩浩苍天在上方,杀我好人不应当。如果可以赎他命,愿以百人来抵偿。

写在题后:

秦穆公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他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正是因他杀活人殉葬,《荀子·王霸》才把秦穆公排除在霸主名单之外,同时被踢出去的还有宋襄公,襄公是杀活人祭祀。

人祭自古就有,尤其是商朝,人祭就是家常便饭,去过殷墟的人都知道。

这些肮脏、冷酷、血腥的制度,不尊重人的生命,违背人道主义,所以,才有了周武王的翦商,有了周公的道德体系和人文精神,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还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