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方法的陷阱,你掉进去几个?

 图片来自网络

前几天,有个大学毕业不到一年的小姑娘找到我,一脸焦虑地说:老师,我的学习能力太差了。

我问:怎么说?

她回答:我的阅读速度太慢,阅读量太小,XX大神一年可以读360本书,可我一年最多只读了47本书,有的还只是匆匆扫了一遍。书都不会读,可见我的学习能力不是一般的差!

我听了倒抽一口凉气。现在的小朋友也太拼了,一年读47本书都不够,非要奔着一天一本的目标去,这不太有点扯淡了吗。大神可以做到一天一本,那是因为经过多年职场和社会的打磨,他的阅历、洞见、认知力和理解力都修炼到了相当程度,这才能支撑起他一天一本书的高阶阅读能力。而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就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和大神一样,让我在敬佩之余,更开始担心当下一些关于阅读的流行观点和经验,或让部分对知识有着热烈追求的小伙伴陷入误区。

移动互联网时代,多元便捷的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让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能通过对知识的掌握与分享建立自己的品牌。知识就是力量演变成知识就是财富,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个个知识型IP创造出月入百万的神话。年轻一代追求知识的热情与日俱增。而作为追求知识最直接的手段,阅读,被推至时代的聚光灯下:各种关于阅读的书籍销量雄踞购书排行榜榜首,公众号们反反复复都在发布提升阅读能力的文章,以读书为主题的微信群更是多到数不胜数。

对知识的热烈追求固然没错,但是一些流行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因作者和读者在背景、阅历、认知力和理解力上的不同,容易让一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小伙伴陷入误区。一味模仿大神们的阅读方法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热爱阅读(每年阅读量稳定在50本书上下),通过读书实现了个人成长和第二职业的普通人,我以自己对阅读的理解,盘点一下当下最易让人掉进去的关于阅读方法的陷阱。

陷阱一:一年读50本是底线,100本一般般,360本才是努力的方向。

点评:把阅读的数量标榜为阅读能力的终极衡量指标,那阅读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不同两个人,因背景、阅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同一本书对他们来讲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所需消化吸收的时间自然也不同。就像经济学入门的经典读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对一个经济学门外汉来说,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啃完;而对于有基本经济常识,希望将自己的碎片知识系统化的人来说,可能只需要一两周的时间就能读完。前者就好像是在从零开始画一幅画,从绘制线图,到修改线图,再到着色,直至最后的精修,每一步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后者则是拿着手上现成的一些碎片拼成一张图画,所需的时间和花费的功夫当然要少得多。所以大神们的阅读量可以是我们追求的方向,但绝不是衡量自己的标准。大家起点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硬要与自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大神读得一样多,那是揠苗助长。数量并不是我们阅读的唯一目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想办法缩小和大神在各方面的差距,你才有可能读得和大神一样多。

陷阱二:学会速读,不能一目十行的阅读都是不会阅读。

点评:大部分的速读,是一些销售/培训机构为贩卖产品搞出的营销概念,并没有科学研究证明人可以在不影响理解力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阅读速度。

信息的爆炸和资讯的泛滥对我们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各种速读教程、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打着学成之后一目十行,提高10倍阅读速度的旗号招揽客户。速读确实在泛泛地浏览信息,快速寻找关键词方面有效,但却不适合用来理解阅读一本书。美国加尼福利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教授Keith Rayner是眼球运动与信息处理方面的专家,他建立了一个眼动跟踪实验室,通过对眼球构造和运动模式来揭示其与阅读速度的关系。Rayner教授在他的研究结果中指出:

我们或许可以挑战自己以每分钟500个单词(笔者注:此处的单词是指英文单词)的速度来阅读,但是我们一定会受到我们的双眼和视网膜解剖结构的限制。为了理解我们所读的材料,我们需要将视网膜的中央凹聚焦在我们想理解的文字上。在视网膜中央凹之外的文字,我们很难对其进行辨认,理解力自然大幅降低。这就是阅读速度受限的根本原因,继而也限制了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

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一些速读方法,Rayner教授指出:

我们或许也可以通过练习加快阅读速度,但这是以牺牲理解力为代价的。大多数的速读方法都反对默读,但研究表明,如果在阅读复杂的内容时我们不辅以默读,那我们的理解力会变得支离破碎。另外一些速读方法声称在每一个眼球注视点(eye fixation)上我们可以吸收更多的信息,但是并没有证据显示我们可以做到如此。视网膜的生理学构造注定我们在一个眼球注视点上很难同时看到两行文字。

还深陷在速读迷思中的小伙伴们可以醒醒了,一目十行也许在快速检索关键信息时可以帮到我们,但绝不是理解阅读一本书的正确方法。在不影响理解力的情况下,阅读当然是越快越好;但如果阅读速度是以理解力为代价的,那就本末倒置了。

此外,阅读速度也因应每个人的理解力水平而不同,因应每一本书的难易程度而不同,没有一个标准。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快到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对文字之美的欣赏,慢到不会觉得是在磨洋工,那就是合适的阅读速度。

陷阱三:善始善终,一本书一定要从头到尾读完。

点评:吃苹果吃到有条虫子,难道还要继续吃完?沉没成本不可追回,及时止损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然,一般我们很少会遇到让人感觉吃进半条虫子的书。我的意思是,善始善终在阅读这件事上不是特别适用。如果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发现和我们之前的期望越来越远:或许是和我们想了解的东西沾不上边,或者是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早已超过书中的内容,那我们的最优策略是赶紧合上这本书,及时止损不要再浪费时间。投入的购书款已经是沉没成本,无论你是否继续读完这本书,购书款都不可追回。如果觉得买了不读完太可惜,继续搭上时间和精力阅读,那又会进一步加大我们的损失。另一种不需要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的情况是,你只需要了解一本书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章节,那就直奔主题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吧。一本书需要完整地诞生,但却不需要被完整地阅读才能发挥作用。

陷阱四:可以同时读三四本书,读厌了一本可以换另一本看看。

点评:换脑筋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大脑在不同任务间切换会产生转换损耗。

有的经验说一段时间内可以同时读三四本不同领域的书,这样读累了一本可以换换脑筋读另一本。听起来是挺有道理。但更简单的方法不是应该读累了就休息一下吗?

早在1927年有位叫Jersild的学者提出了任务转换范式(Task Switching Paradigm)这个概念,他让第一组实验对象交叉做任务A和任务B,让第二组实验对象重复做任务A,结果发现第一组有任务转换要求的实验对象在任务完成的精准度和速度上都不及第二组重复做任务A的实验对象。这是由于我们的大脑在进行任务转换时需要消耗精力重新进行认知和调整,Jersild将这两组实验对象在任务完成精准度和速度上的差异称为“转换损耗”(Switching Cost)。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任务转化范式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利用各种不同的实验都证明了转换损耗的存在,并且也证实,转换损耗不能被消除,只能在被充分提醒将有任务转换发生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被减小。

虽然一段时间内同时读三四本书和上述的任务转换范式有一些不同,但大脑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试想原本在读人物传记,大脑为此启动的认知模式在此情境下是最为有效的,如果转而阅读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那大脑不但要克服之前启用的阅读传记模式的惯性,还要重新构建一个新的认知模式,以处理完全不同类型的信息,转换损耗在所难免。

不过我猜想多数人在几本书之间转换阅读更真实的原因,不是因为读累了,而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是发现了另一本似乎更有趣的书,所以用换脑筋作为借口转而阅读另一本书。如果一本书对我们超有吸引力,我们一定会拿上就放不下,又怎么会转读其他书呢。所以这样转换阅读的结果可能是和小时候我们听过的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样,我们翻开一本书,却因某个原因放弃,翻开另一本书,然后又放弃。。。到最后哪一本书都没读完。如果不是因为书籍本身不符合我们的阅读目的,最有效的阅读方法还是一段时间内集中火力读完成一本书之后再翻开第二本书。

陷阱五: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要大力提倡碎片化阅读。

点评:我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但是不能把阅读碎片化。好的阅读需要高质量的时间。

电子书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碎片化阅读成为时下流行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的本意是希望依托便捷的阅读工具,有效利用零碎时间增加阅读量,但事实却是,碎片化阅读挤压了高质量的阅读,让我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不信脑补一下我们的碎片化阅读都发生在什么情况下:上下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上厕所的档儿、吃饭的时候、工作中开小差的时候、一帮朋友聚会的时候、银行医院的等待时间。这些碎片时间,哪一个是你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可以全身心投入的时间?高质量的阅读理解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大脑活动,对一些复杂的书本来说,甚至是一种烧脑运动,需要我们在高质量的时间段里全情投入。用碎片化阅读挤压高质量阅读,甚至还美其名曰抓紧每一分钟阅读,实在不可取。请大家多分配一点高质量的时间给阅读吧。她可能是改变你命运的贵人。

陷阱六:读完书就要在大脑里面记住,记不住等于白读。

点评:人脑不是电脑,岂能过目不忘。读完记不住不可怕,可怕的是读完不留痕。

读完一本书,全能记住,当然最好。但人类的记忆力确实不敢恭维,不信你想想上周三晚上你都吃了些什么,还记得起来吗?读完记不住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把读完的内容进行留痕管理,将其变成自己可以调用的资源。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要靠读书笔记了。我一般读完一本书后会将整本书的框架和要点做成一幅思维导图,然后再将自己可以实践利用的概念、方法、资源整理到资料库中,分门别类存档,方便需要的时候随时调用。我们只需要大概记住一本书讲了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有用的概念和方法。而具体的内容,只用在需要时从资料库里调出来就好了。

每天我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到无数经验、建议、总结、干货,一不小心就会被互联网时代的资讯和信息淹没。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我们一定要培养和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拿来主义是这个信息泛滥时代最危险的思想。不管是哪位大神的金句良言,如果没有经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消化和吸收,永远都是别人的成功秘诀,对我们的成长没有半毛钱关系。

依照大神们的读书方法读书,你读不成大神。但是将大神的方法吸收转化为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材料,就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1,799评论 25 707
  • 1.心力。1)聪明人只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放弃、不怕浪费心力,在小事情上,并不太计较,本能地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
    Hothill阅读 198评论 0 1
  • 公司要求新项目用Swift 所以接下来基本文章大部分以Swift为主 要想尽快掌握Swift 一句话孰能生巧 ...
    苏苏咯阅读 562评论 0 0
  • 这是Blake Snyder十个故事类型中的最后一个:SH(SuperHero),超级英雄,或“超人”。这可能是最...
    林奇伍德阅读 3,394评论 0 3
  • 1 name parameter in url patterns urlpatterns=patterns('',...
    大月月至秦阅读 1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