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这部书是三联一位知名记者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的,书中的资料、图片及采访都非常的认真。他的严谨和认真,应该是很多忙着著书立传的名记们应该效仿的榜样。
我对北京的怀念永远停留在80年代,四合院的喧闹、前门的小吃、知了的叫声、硕大的广场。即使最近这十年经常去北京出差,我还是忍不住去前门吃个烤鸭,早上跑到天安门看升旗。可是四合院已经难得一见了,前门的路已经越来越宽了,广场越来越大了。我还是宁愿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中。
其实北京城的变迁又何止这二三十年,《城记》中记述着从解放到21世纪这五十年的变化。北京城由一个明清都城标准的构成转变为如今的“摊大饼”似的城市规划,而这种规划在18世纪的法国已经被证实失败的方式。而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很多政治上的专家、专业技能上的非专家,却非要让北京学莫斯科,不仅如此,还要让北京成为所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全方位的大城市。所以钢厂进来了、农田进来了、纺织厂进来了、大学进来了,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人也进来了。如今,北京在为几十年前的决定买单,一个个再送出去。
虽说当时的决定是错误的,但是当时并不是没有专业的人提出专业的意见,梁思成是当时北京城市规划最不和谐的音符。梁思成和陈占祥当年提出的北京城市规划的草案,简称“陈梁方案”,当中提出了对旧城的保护和在西边开拓新的行政中心的设想,而这种保护是基于城市发展和人们日常需要的。一个城市的交通、环境成本都是规划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我们现在的城市构建是东边经商、西边住人、南边政治、北边教育,每天人们从西到东的交通成本极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尾气。就像我小时候去北京住,8、9月的北京没我想象中的炎热,可是现在即使住在高楼大厦开着空调还是炎热无比。这就是城市规划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人口激增、环境污染、气温上升。
梁思成给予的解释是,不要把工业、农业等等各行各业都搬进北京城,这里只是政治中心,不应承载太多的领域。保护旧城,沿中轴线向西,建立新的行政区域,既保护的城市又避免各部委分散造成交通拥堵。每个区域的机关、单位附近要安排适量的住宅,让老百姓就在一定的区域活动,减少人员流动和交通隐患。如果从现在的角度看,这种方式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房价。各区之间要建立缓冲带或者绿化带,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减少市区污染、降低城市温度。当然梁先生的建议不仅如此,关于旧城保护、关于城市规划、关于建设风格、关于牌楼的保存,他都有独到和专业的见解。
可是在那个时代政治要大于专业,我们的很多市政规划没有听专家的意见,走了很多弯路,而如今的北京正在还债,就如同还房贷一样,还需要继续还很多年,甚至是很多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