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1-6)

读有所悟①

一本有温度的书


《自己培养自己》是一本有温度的书籍,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籍。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名字,我是有些不理解的,但是随着我不断去阅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我被书籍的故事吸引,我甚至被一种“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的哲理描述吸引。手不释卷,我跟随着李镇西老师的笔触走进了他的教育世界,聆听他的内心世界,了解过去的故事。

李镇西是一个温暖的人,一颗有着爱心的教育者,我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他多次追问自己,读到自述里面他提及的,重返学校之后他以更加自觉的民主情怀和人文眼光带班上课,这一时期,他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我阅读次数最多的是《做最好的老师》。

一则“自然而然的教育”,他的故事充满温暖,细节的表达,传递出了他的教育是多么充满智慧,毫不夸张地讲,这样的教育看似无形,实则有意,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很好的效果就是那种基于表扬的、自然而然的、体验式的,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

面对他看到的一幕幕学生角落里拥抱的场景,他总是不动神色,之后,他以杰出的女性超越自我、视野开阔、胸襟博大来影响孩子,他在文章中不断传递着这样的语句:“教育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不露声色的教育一步步达到期待的目的。

一个个故事,体现着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使得他的教育如此自然。

当李老师提及身边的老师的故事,他总是毫不遮掩,真实阐述,比如“成长是最好的奖励”一则故事里,他讲述了王晓波老师的故事,王老师志向是“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开花”我读到这个地方,我暂时停下来阅读,我在想象着这该是如何生机勃勃的一间的教室。我又继续阅读了书籍,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真实记录了王老师支教一年中,写了近18万字,拍下来近万张学生珍贵的学习照片。

虽然读着这些文字,让我感觉到一位老师成长的故事,同时,李镇西老师真实描述了近万张珍贵的照片。

让我惊讶的不是近18万字,而是近万张珍贵的照片。我是一个数学老师,对于数字的敏感,让我对近万张格外的关注,这里传递了王老师多么深情的教育情怀,还有踏踏实实的做教育。其实,也许无须太多言语,数字的背后能够给我们是多少启迪。

与我而言,这些真实的启迪,是我花多少时间都学不来的。我相信,过去的我也曾经记录过学生的故事,但是如此真实的记录还是很难与之对比。

我想如果能够向王老师学习,估计自己也可以优秀起来,同时,我也可以幸福起来。

我欣赏并且记录下来一段段深情的文字

“成长就是不断挖掘并发展那个卓越的自己,而这个过程没有止境,伴随终生。每一次成功,都是起点;每一个教训,都是财富;每一次创作,都是庆典;每一次超越,都是惊喜......这样的成长,多有意思!这的确是教育对自己的人生最好的奖励。”

这是一本惠及每一个老师的心灵之书,我们会被一种冷静的思考和现实的分享打动,他的成长故事,让他对教育有了一份更深沉的视角。

他知道,所谓的“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他的思考深邃,名师是“打造”出来了的吗?“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看着他对这些问题的发问、思考和回答,就如真真切切从他做了那些事情一样。

这本书里,李老师不仅仅谈观念和情怀、智慧与技能,他还谈到了讲述与演讲、阅读与反刍、行走与思考。读着这些文字,你会和我一样,你会发现李老师是热爱思考的人,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着自己的认识。

好书不仅有趣,还有深刻的灵魂。读着这本书,我愈发感觉到,一个为师之人的魅力,这些魅力来自于一颗独立思考、真实记录、理性述说,每一处都让读者浸润其中,并且处处发光。



读有所悟②遇见惊讶

遇见李镇西老师《自己培养自己》,是在最美的八月天。

八月天,秋高气爽,阳光正当好,恰逢是暑假的尾巴,幂幂之中读着读着就会微笑着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看着李镇西老师的“文思泉涌,至理名言”,一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如今又是一个寒冬,再度相逢!

如果说“暖、真、惠”是一个全景的浓缩,不如说,书中的每一处的光泽给予了我教学的勇气,甚至给予了我惊讶的感受。

一、推心置腹的幸福

《雷夫是怎样炼成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3:说给老师的真心话》序言,作者的读后感让我回忆起来我与雷夫的故事,虽然说《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也读过,但是作者把我带入了一种对书籍的一种似曾相识。李老师动情地说:“最让我感动的是雷夫的这样的真心话:'将近三十年的教学让我认识到,大多数情况不会十分急迫,除了学生想要自杀或开始逃课。大部分压力——不管令你多么痛苦难眠——其实一觉过后就觉得没那么可怕了。无论是愤怒的家长威胁要找校长,还是哪个同事粗鲁无礼,抑或是读了哪篇文章指责教师拿钱太多、干活太少什么的,统统别理。'李老师最后讲到这样的推心置腹,让我们感受到雷夫真实把心掏给我们了,他哪里是远在天边的美国教师啊,他分明就是和我住在同一小区的邻家大哥嘛!”作者的表达不但很直爽,而且很诚恳。

《充满诗情画意的学校生活》——读《新教育的一年级》:“学校,应该充满童趣、浪漫、感动、友爱,让人热泪盈眶,或心灵飞扬;应该给一批又一批孩子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学校生活,让每一个孩子离开学校的时候都依依不舍,将终身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如此表达,怎么不让人享受,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提醒着我:我是谁?我将创造怎么样的学校生活?

《诲人不倦的“朱老师”》——读《致老师》:“朱老师的语言也值得称道。他往往在娓娓道来之中显示出他思考的深度和思想的魅力,而这种‘深度’和‘魅力’是通过富有哲理与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真正的信仰是最为恒久炽热的希望,能在厄运中鼓舞起勇气,激荡起乐观。信仰造就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的明亮那方。’”一本书的感悟,竟然如此深刻,从作者的笔下竟是如此的富有深情。我以为这是:深情地发现。

二、如影随形的幸福

《唯有爱才能拯救世界》——读《夏山学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究竟应该怎么做?读完《夏山学校》我们已经找到答案,那就是给孩子以爱和自由,让孩子做他自己。”如果不是李老师这样去做了,他又怎么能从一般人很难理解的“自由”中理解何为“自由,夏山学校的孩子无疑拥有了远远超过一般传统学校的自由,李老师用·理性的认识看待了夏山学校,他看到了其中真正的一点:“夏山的观念的未来,却对整个人类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做个好人》——《跟着李镇西老师学做班主任》序“朝生一直真诚的说,向李老师学习做班主任,其实在带他这个徒弟的时候,我真的也向他学习,他的勤奋、他的纯粹、他的好学......,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品质。我这里特别想说明朝生的心态。朝生心态好,随时都那么乐观、阳光。”这一段文字打动了我的内心,李老师并把徒弟培养的很优秀,而他却时时刻刻赞美自己的徒弟。这段文字像一个特写镜头,文字的背后又让我们年轻老师读出了那份胸襟、那份体贴。他很关怀自己的徒弟,甚至是带着学习的心态。

《人要生活在人当中》——读《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纵观全书,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这句话:‘人要生活在人当中。现在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有许多说话,其实如果要我作最简单明了的概括,那就是——当今中国许多学校,人并没有生活在人当中,而是生活在知识、训练、分数、考试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假教育当中。’”这样一句话,是他不断思考、把自己的感悟和一本书紧密联系起来,如果说这样的话发人深省,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话题。

读书难免有感触,《自己培养自己》的“阅读与反刍”,到底给我留下了多少幸福?我是一名教师,对我而言,这些幸福到底能够转换为多少教育的实践,我需要好好去反思和实践。至少我一直坚定在努力,在读书、在写作、在研究,不管怎么样,“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且读且努力!

1705字


读有所悟③

数学老师应有的人文情怀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作者李镇西,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提及了“语文老师的情怀”,那些人文情怀:情感与理想,风骨与良知,视野与思考,学识与胸襟。作为一个朴素的数学老师,这些人文情怀何尝不是数学老师该有的?

我不断读《自己培养自己》,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真实”,不管是我去写“暖、真、惠”,还是我继续写“推心置腹的幸福、如影随形的幸福”,我能找到一种无距离感的亲近感。最近我又捧起来一读再读,这次可能是真实把我带到了生命现场,让我仿佛能够远隔时间的距离,我却依然能在文字的河畔,聆听智慧的启迪。今天,无疑我想基于一个数学教师的视野再一次去触摸人文情怀。

一、和善而坚定

我读到了李老师的写作的初衷,这也让我备受启迪。文章这样写:“《做最好的班主任》是我的一本旧作。当初这本著作并不为为了‘出一本书’而刻意写的。其实严格说起来,我任何一本著作都不是规划和构思的结果。所谓的‘规划和构思’,就是先拟定一个写作提纲,确定各个章节的内容,然后查找资料,一章章地写......不是的。我从参加工作开始,就有写教育随笔和学生故事的习惯。每天发生了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我总是当天就写下来。也不为发表,就是一种类似于写日记的那种习惯。后来有杂志向我约稿,我就把这些文字根据编辑要求改一改,就发表了。再后来,出版社向我约稿,我就整理。迄今为止我出版的60多部著作,都是习惯性写作水到渠成的成功。”

在他朴实无华的文字里,我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真诚。我也有一种冲动,我要把这些著作借来全部读个遍!这当然是一分钟和善而坚定的教育信念。我的理解,李老师这种看似简单的记录,有着深刻的思想,让我有一种“我也可以这样干”的想法。回想2019年我写了大概50多万字的文字,忽然想一想,细碎的教育生活,深情的笔触却少有和善而坚定的立场。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李老师的笔下却流淌出了一条关于“人”的河流。当我再次细细回味着李老师的笔触,我为那样的和善、那样的坚定而鼓舞。

二、智慧而温情

2020年2月20日,午后的时光,我安静坐在了书桌旁,让时间在翻阅书籍中流逝。这真是一次智慧而温情的触摸。《教育的魅力是永恒的》——重读《最做好的班主任》:“曾有读者问我‘几十年来,天天写这么多的教育文字,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很钦佩你的毅力!’是的,在旁人看来,我似乎很有‘毅力’的。但我不觉得这需要什么‘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再忙再忙也要洗脸刷牙一样——难道每天坚持洗脸刷牙还需要毅力吗?写这些文字,并不像有的老师想象的那么‘累’那么‘苦’那么‘坚韧不拔’,因为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作者的记录是“有意思的事情”,恰恰是重返了一种温情的诉说,一切记忆的真实故事清晰呈现,感受到了作者的坚持只是一种习惯,也不仅仅是一种习惯,因为很显然,作者已经和学生的成长看成是一体的。

恰如帕克.帕尔默所写的关于“真正的共同体是承载着教育使命的概念,因为它拥抱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所归属的现实、我们渴望了解的现实,远远超过了人类彼此间的互动。这个共同体并不只是借着我们个人思想和感觉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而是亦因‘伟大事物的魅力’的力量结合在一起。”

恰恰是李老师持之以恒的写作,让我们感受到了细小的事情可以是有意思的事情,同时我们也感到到了细小的事情可以是伟大的事物的魅力。踏实的记录是一种性情使然的写作,深刻的思考又是有责任的书写。细小的记录也是智慧的,也是温情的。尤其是读到了《以人的方式去爱—致女儿的一封信》课堂实录一篇,一共用了23页,李老师记录了如何给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初二8班的一次课堂实录。坦率讲,上次当我读到此处,我无意间跳过去了,因为我感觉太长了。这一次,当我重读,我被李老师关于爱情的课堂,关于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关于顺着学生的问题不断推进,一曲充满了智慧的记录。令我意外的是,他还对这样的一节堪称完美的课给出了自己的遗憾。这是多么富有温情的话语。一个人,只有不断去超越自己,可能就是一个真正的验证了那句话:“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去遇见那个惊讶的我。”

李老师的文字让我有了极大的共鸣,那种对真实生活的记录,那种对教育故事的重塑,那种对生命的尊重。他的内心饱含着和善而坚定的立场、智慧而温情的信念。

我认为,这本《自己培养自己》让我有一种“越写越行”的执着。不知道,这些文字,让我不断去回忆我的教育生活,对我过去的记忆有了深处的思考,我时常在文字间跳跃,从一种境由心生的写作,一种自然而然的坚持,一种永恒的魅力。

1866字

读有所悟④

教育写作点亮教育人生

文\罗丽卿

翻开过往的昔日,有一段故事值得记录。当我走过十年教育跋涉。我一次次追问我的教育该如何去走。

  一个声音掷地有声,他告诉我:“教育写作照亮教育人生”。我想,这是我对十年跋涉的一个完美的总结。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有过灰心,有过失败,有过绝望,虽然,这一个十年我用稚嫩的笔触勾勒过《痴心做教育》、《跟着一课研究学做教师》、《缓缓流淌》《用朴实书写我的教育人生》。这些文字我精心收藏。虽然它稚嫩,它零散,它不值一提。但是,我知道,这些都是我下一个十年的积淀。下一个十年,无论我遭遇什么样的境遇,我都会我的真实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支撑我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如果说,我的下一个教育十年,我该如何继续下去?那就是,我会一如既往用我真诚的笔触记录教育,记录教学,记录与学生的故事。

  是啊,教育写作一定可以让我照见未来的路。

  2020年3月2日晚上7点半,我坐在家里,安静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听了一个半小时,李老师那句话“教育写作能够为未来留一份让年迈的自己或怦然心动,或热泪盈眶的温馨记忆。”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里。

  李镇西老师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周围的普通老师的故事,讲述着他和孩子的故事。

  这些故事犹如一曲曲动人的歌曲,一直萦绕在我的心田。有时候,我会想着李镇西老师的故事。有时候,我竟然想到了那些让我热泪盈眶的故事。

  李老师列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对他来说的是,文学和教育齐飞。也就是说这篇发表在《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2年第10期 P8-9页》的文章是他的一个基本立场。李老师动情地说:“如果我不写作,我的教育会怎么样。我的写作虽然不能以作家的方式呈现,但是它可以帮助我总结和记录我的教育故事。工作30多年来,写作一直在促进我的教学。二者是互相促进的。我说,教育与文学简直是相同的。文学着眼于人的灵魂,人的心灵激荡。教育充满激情。它们一起把人引向伟大、深刻。教育催人泪下。如玉一般的赤子之心,如海一般的胸襟。我肯定的是,作家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影响着生命。作家让思想情感进入。教师把每一个孩子身上倾注热情,挥洒热情,它都变成一首隽永的诗歌。”

  李老师的故事划过了夜空,照亮了一个个普通老师的灵魂。

  我沉默在李老师的故事里,久久探索着,想要触摸着某一种东西,那是我说不出的东西。我只知道,在这个三月里,我有着期盼,有着守望,有着进取。

  当我听着阳台的花儿开放,我的心里涌动的是我还要接着写出一个又一个我的思考。

  三月里,我迷恋李镇西老师的故事。因为它美丽动人。因为它富有启迪。

互动交流的10分钟里,我看到老师们有各种各样的疑惑。

  比如:

  如何沟通文学写作和教育写作的关系?

  如何建立写作的自信心?

  每天写,对于我,是挺难,缺少灵感?

  李老师在他接下来的故事里,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有发表的,也有没有发表的。但是,我想老师们的疑问在一点点消失。

  如果李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让大家感觉到一个个问题。接着,李老师讲述一个普通老师的故事。

  他如此动情,如此深沉。

  他告诉大家:“我们面对悬念,解决悬念,享受悬念的喜悦,把一个小细节,期待着下一个悬念,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也是写作的故事。同时,记录一个故事。我但是讲一个道理,其乐无穷。”

  我知道,这个故事背后是一个老师对面一个孩子的悲伤,痛苦,甚至决绝。于是,她提出不当班主任的时候,李老师告诫了她:“我恭喜你,有一个科研对象”,正是思想的转变,一个普通的老师再也不普通了。此后,她写了大概1万多讲述一个小男孩的转变故事。有曲折,有细节。

  我知道,为了那些孩子,我太能体会那个老师的故事。

  李老师讲着:“我也是从普通老师走过来。我也是普通老师。我写日记,写案例,记录课堂实录。正是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包括自己的错误。”

  李老师是真诚的,他是耐心的。他是善于坚持的。

  短暂的交流之后,我看到几百多条留言讨论信息,我看到了一群老师被他的故事点燃了。

  有着热血澎湃的教育激情,有着心上跳跃的教育音符,有着飘散开来的教育清香。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意味着播种,意味着新的开始。我把从李老师的身上学到的美好感知揉进春天里。

  是啊,我的教育之路,我想要书写的教育故事,我想要做的教育事情,我想要说:“一生就是旅行。”

  教育写作,点亮教育人生。无论这滋味是哭,还是甜,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品尝。

字数1939  写于2020.3.4.  11:00



读有所悟⑤倾听自己

文/罗丽卿

你每天用多少时间倾听自己呢?

  昨晚我读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我读着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文字,我自己想,我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我也想写出李老师那样的文字,因为他总是把人放在最前面,然后是一个知识分子,最后才是一个语文老师。我以为,我喜欢他的文字,我喜欢他夜以继日喜欢自己的故事,喜欢自己的学生,喜欢自己的同事,喜欢自己的身边人。他不仅仅总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还喜欢站在人性的高度写。他让我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面,是啊,苏霍姆林斯基伟大的人性。我也常常想,我也有所感悟。我也有所醒悟。其实,我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我是幸福的。

  你会问我:“真的那么好看吗?”

  我点点头,真的很好看。因为,这里有人性,有人情,有感人肺腑的话语,更有感人的行动。李老师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家访,结束了家访之后,他看着圆月,自己感慨万分。我也想到了我在2018年的家访。每一次去一个家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他们总是很热情,持续和我交流自己孩子的渴望。我知道,一个渴望上学的孩子,静静等待着每一天的学习。

  我记得,有一年孩子们都起水痘了。我惦记着一个孩子,我还想要去家访,结果我给家长打电话,家长告诉我,家离学校很远。后来,我每天都很忙。我渐渐想起来了这件事。第二次见到家长,我还很抱歉地说:“我还说要去看看孩子。结果也没有去。”家长非常理解我。

  昨晚,我想到过我是一个酿蜜的人。

  我的信仰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要问问,看到了宁静的窗台长着宁静的花儿,宁静的君子兰,宁静的仙人球。恰如哈扎拉尔说:“如果他是一个爱尔兰人,他想要当一个诗人。每天都找时间到海边坐坐,每天想一个问题,哪怕什么也想不出来,也愿意持续着这样的生活。他又补充了一句,我每天的生活,都像无所事事的样子。”

  我既去不了海边,也没有想出什么真知。

  我能想到的就是我要把自己变得更好。

  家长发过来一个题,我第一时间给予解答,我就是这样常常要回复。如果我没有肯定的答案,我一定要想上一段时间,然后耐心解释。等待有了准确的答案,再给予回复。同事没有第一时间发体温的信息,我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小伙伴遇到了一个难题,我尽肯可能帮助。最后还要告知:“希望对你有用。”

  张文质老师说:“能够离开自己惯常‘呼吸’的水面,潜入另一片水域,人生常常就是‘我给你写信,但信已无处可投。’”我崇拜张老师的文字,更崇拜他为人的真诚。虽然我未曾和他谋面。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阅读就是让我潜入另一个水面。

  我的信仰就是阅读。阅读着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的家里到处都是书,从沙发到电视,从书桌到阳台,我不仅自己要读书,我要把孩子的书都摆出来。我和女儿等着图书馆开馆,我们就能借到我们要看的书籍。最近,我购买了李镇西老师的五本书籍。我的女儿一脸惊叹,她询问我:“妈妈,你怎么没有给我买书?”我瞬间就觉得惭愧了。我只顾着自己读书,却忘却了女儿。今天,回忆这段事情,我依然很惭愧。我一定要询问孩子,她想要读什么,我满足她的读书渴望。

  前几天,女儿要看10本书,当我给读到第四本的时候,我突然就丧失了耐心。我不给她讲了。我的女儿伤心地哭泣起来,她把头藏在被子里,她不理我,她不和我说话。我又补充了一句:“明天,我再给你讲。”她既有不解,也有疑惑。

    后来,她睡不着,我就给孩子讲故事。大概是我讲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把她抱在怀里,哄着她入睡。结果,第二天,我看到了书籍,她一睁开眼睛就让我给讲。我自己觉得自己很惭愧。为什么就不给孩子讲呢?因为,我觉得我们不能太晚睡觉。其实,我和孩子可以解释的。每天要读多少,如果我更要耐心,孩子也是总会明白。

    前几天,我把孩子的长筒袜给丢了。后来,我们也没有出门。我干脆找出了自己的长筒袜,把我的长筒袜改了,让孩子穿上。虽然我的不那么好,但是孩子喜欢亮晶晶的点点。原来,孩子喜欢的就是那么一点点。

    顺着这些琐琐碎碎的事情。我知道,孩子总是和我有同样的相似。其实,她坦然接受了疑惑,没有再次追问。她坦然接受了早点睡觉。她坦然接受了丢失事物。我总是在家里反思着自己的这些事情。

  这样的状态让我想到李镇西老师举的例子。一日,他没有笔油,结果孩子们都要给他递过去。这个场景,我时常发生在自己的教育里。学生总是抢着要给我我需要的东西。我却从来没有去反思。

  他是这样反思自己:“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时,我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过去给她呢?而我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我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

  李老师说,我由这件小事往深处思考,我想,“小事往深处思考”真重要!

  我明白,小事处深入思考,可以让我变得更好!

    2082字


读有所悟⑥

|一个老师反复在文字里的思考


刘铁芳在李镇西老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开篇序言写着:“李镇西老师向我们提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其中所传递的意蕴就是,一个人不断追求自我存在的优秀,但任何优秀的实践,都需要不断回到自我本身,回到自我生命的充实和愉悦,也即是回到自我人生的幸福体验。唯有如此,这样的优秀才是建基于自我生命的,因而是真实的而非表演性的,是可以凭借着自我生命的幸福体验而持久地坚持的。”

阅读到这一段文字,我首先想到了三个词:“追求”、“真实”和“自我”,这意味着一种一种外在关照和内在关照。“追求”一定是一个向外的关照的过程。它意味着一个人自我的不断突围。“自我”一定是一个向内关照的过程。连着这两个词的是一个真实的实践活动。细细品读刘铁芳老师的文字,我以为这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表达。它立体表达出李老师教育的精神实质。

同时,我也从刘老师的文字里读出一种思辨的自我成长过程。如果一味强调幸福的过程,忽视了优秀的同等价值,就会理解出现偏差。如果一味强调优秀的突围,这样一个人就会迷失自我。

很多年里,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个命题的成立来自于真实的实践,李老师是用自己的教育实践、鲜活的、有感的故事传递出这样的教育信条。或许经典的文字,经典的思想需要时间来慢慢领悟。

带着这样的命题,我很想追问李老师“这样的命题的价值在哪里?”“你为什么要提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你是如何提出这样的命题?”

一、这样的命题的价值在哪里?

对我而言,它的价值首先让我意识到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幸福比优秀重要”首先告诉我坚持的价值,坚持的意义并不在于有多少优秀的价值,而在于坚持能够让一个遇见一种幸福的状态。幸福本身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的体验过程。如果我不能坚持下去,只要想到李老师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它会激励一个人的持续努力。刘铁芳老师这样说“镇西兄著作良多,在我看来,最有价值的也许并不是他写了多少本书,而是他写的这些书背后所承载的饱含师生倾情交往的生动的生命故事,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一拨又一拨儿童生命的健康成长以及这种成长中所蕴含的美好教育的踪迹。”

二、李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命题?

李老师从苏霍姆林斯基那里获得的教育信条是:立足实践,细微观察,真实记录,反思提炼。读一读这样的的一段文字:“我希望从我身边走出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最好的自己。在明丽的蓝天下,每个人都是一棵生机勃勃的树。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身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柳枝。问题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成为最好的。”这是李老师在《教育,关注每一个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演讲》。这就是李老师提出这个命题的依据。

三、李老师如何提出这样的命题

《开学第一天》一文中记录了李老师忙碌而充实的一天,中午的时候,李老师给年轻的老师做了微型讲座,讲座中他提出“好老师”的标准,必须做到“四个必须”,以及到了最后,李老师指出“调整心态”。最后,讲座结尾,他祝福每一位老师能早日找到卓越而朴素的自己。

这样的命题是在浸润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尤其是他对年轻老师甚至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提炼。我可以从书中看到“卓越而朴素的自己”恰恰是李老师真实的写照。

2020-6-20字数1358

读有所悟②做一个有理性气质的教师和研究者

1

2020年6月20 晚上我聆听了蔡宏圣老师的《谈谈数学史》。我以为数学史会很高深。结果,经过蔡老师的讲解,对比了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说实在,我觉得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学习。学习之后,我马上从书架上找出这本书。我曾经早在2018年阅读过蔡老师的著作,那一次我在火车上,边学边觉得,这真是一种深刻的数学。

本书的作者是蔡宏圣老师,他的经典著作是《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他将带领我们沿着数学史的角度理解数学,从而理解儿童,理解教学。

2

他的讲座《谈谈数学史》,他举出一个例子35÷5=61,这里的问题是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这里面,蔡老师分析案例。实际上,1的位置写在6的上面。这里教师的作用非常大,如果让孩子讲一讲,也许在儿童心里6和1是挤在一起了。这里偏偏老师可能会理解出现偏差。经过他讲这个事情,我非常理解,一个老师的数学史的丰富性对于理解儿童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我对数学史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我发现了数学史的重要价值。虽然早在2018年的时候,我已经阅读了这本书。尤其是2018年我去杭州参与学习的路上,我一直在阅读这本书。而今,再次阅读这本书。

书中的序言部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写过:“前几年,我给宏圣写过一篇短文-蔡宏圣的数学理性气质。”我又从知网找到这篇文章:“读蔡宏圣的文章,看蔡宏圣的课,透析着一种哲思,深刻。你触摸到他思维的脉动,感受到他思想的温度,然后会在心底里想:这个问题蔡宏圣说得对,那个问题蔡宏圣说得深;然后会告诉某几个朋友:蔡宏圣是个真正的研究者;然后又会在某些场合,对大家说:应当学习蔡宏圣理性思维的品质,做一个有理性气质的教师和研究者。”对于我而言,刚开始我看孩子的错误,我很自然会想到,这个孩子分明是错了吗。我可能会认为孩子是口诀背诵出错了。可能是因为再次阅读了尚老师的那段评价,我以为,作为数学老师,一种理性气质是应该去追求的。

3

这篇文章让我百思得其解。同样是一本书,不同的人的角度理解就是不同。我读了读华应龙老师的解读,华老师在收获丰硕的研究历程启示这一部分从思想小学数学教学的深沉变化;揭示了对于教师要求的高标准定位;昭示了教师教科研的成功之道。对于我而言,他这样写:“教师不应当只是研究教,关注学,他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而有成就的研究者的教师还应当是一位多面手......由此我们明白,教师教法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实际上,教师长期学养,知识储备的不同结构和深入程度,再加上跟进的同道群体的亲近交往、长期感染影响,铸就了其教学特色和风格个性的多样性和璀璨性,并会显露出其不同教学风格的不同流派。”

这段文字告诉我,有些成就是不断积累,即使你相信研究者是一种执着的坚守,你也要相信这里传递出的意味,所谓的个性的多样性和璀璨性来自于也来自于一种亲近交往。

4

从这些序言的阅读,让我坚定了一种立场。做一个理性的教师和研究者。到现在,我可以看到,我让儿童写数学故事,其中内容我今天晚上阅读,一个小朋友志轩这样写一个故事:“秋天”它的内容有:“有一棵大树,到了秋天,树上有327片叶子,第一天,落下了20片,。列式算:327-20=307,第二天,落下了32片叶子,列算式:307-32=75(片)。第三天,落下了22片叶子,列算式:75-22=53(片)。第4天落下了31片叶子,算式:53-31=22(片)。第5天落下了22片叶子,列算式:22-22=0(片)。一棵5天,叶子就落光了。”如果我看着这样的数学故事,本来我还是非常开心的。相信我第一次阅读到,孩子从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眼光里,这几乎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因此,我感觉到孩子太棒了。即便如此,我还是看到了这个孩子的一个错误。我看到了孩子算到了307-32=75(片)。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孩子难道不会退位吗?显然,我从理解孩子的角度,我以为,孩子计算个位和十位都是正确的,到了百位孩子就忘记了。这个时候,我理解这就是数学,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些,迄今为止,我理解到,同样的一个算式,数学就是这样,一点点错误都不能有。因为第二天孩子的计算出错了,也感到后面的错误也是显然的。

一个数学故事的内在的气韵还是存在的。我还是想要理解儿童。这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如何理解错误?因为我还没有讲到三位数退位减法这里,我有一种理解。因为,这个是疫情期间孩子的一种学习的反馈。但是,我想,如果把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练习题,经过大家的分析,尤其是投入时间讨论出错的原因,从而引起孩子的认识。

至少,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我要努力做一个理性气质的老师和研究者。

1950字


读有所悟③课之精髓

  夏天的夜晚,有着说不尽的感悟。我听着黄爱华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有着说不尽的启迪。原本宁静的心情,愈发宁静。教者以现代的理念,呈现了崭新的设计视角,启迪了大家的教学。

  比如,教学中有许多有见地的做法。

动中蕴思

    究竟黄老师的魅力在哪里?

    昨天,我记得黄老师让孩子们用左右手比划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我心中浮动着:“这样的比划过程好有意思哟。”比划着,比划着,智慧有了。黄老师让孩子们说一说百分数里面的关键词。

厚中蕴薄

  比如,黄老师又是如何让学生找到相同的地方?

  师:写不写。怎么说?你说服我写?

  生:虽然文字里没有出现,但是意义里有男生占女生的45%。某班会游泳占全班人数的45%。下载一份文件占所有的65%。

  师:这里的占字意味着什么?那我们水平就高了。“占”意味着两个量的比较。表达一种倍数关系。板书:①两个量的比较。②倍数关系。只能找一个字,但是不够。

  生:%

  师:百分数意味着分母都是一百。我帮个忙吧。意味着所有的分母都是100。区别于分数。百分数都都读成百分之几。 三个才行?

  师:分。你的意思是所有的百分数都有分的意思。

  师:你们说的分还有很道理的。它不是一般的分。并且都是把我们地球上总面积平均分成100份。(生表达份)师:哎呦,份啊。海洋面积占了这样71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32。把总人口看成100份,城市人口占有32份。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有一张图。这张图是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比较的量看成多少份。我建议把第三个字写成“份”。份也就是意味着①不带单位,理解②它是一种比率。因为所有的百分数理解成为100份中的多少份。假如10个人喜欢踢足球,38人看成100份。我们找到的共同特点就靠近了百分数的意义。

  师: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是分母一百的分数。百分数不带单位。好啰嗦。所有的数学概念都是精炼的。现在我们要做一件事。我们有了学习的经历。都有激烈的讨论,你应该可以写出百分数。你不能写7句话。你要把“百”、“占”、“分”的意思说进去。你把百分数的含义所成一句话。

百分数就是......一句话。学生:哈哈笑。

  师:你非要说分母就是一百的分数。如果这样就会缺失一些内涵。写吧。

  师:现在的写是最关键的啊。

  生:百分数就是嗯嗯嗯。 

  如果说这是课堂的魅力一部分,课堂的真正精髓在于这三个字包含了7个数学内涵,黄老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对百分数的理解。这样的过程是富有生命性的。每一个孩子会基于对自己的理解的阐述,最后,黄老师给出了教材中的一个定义。由此,一个概念经历了由丰富到简约的过程。

  诚然,如此剖析一个概念,因为有了内涵的挖掘,教师逐渐靠近了数学概念的本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过程?我以为,黄老师本身是研究“大问题”教学。一个概念如果给了学生,学生可能会有许多形式的理解,一些有深度的内涵需要在解读关键地方处用力。

  带着一个问题:为什么黄老师的课堂富有激情,甚至是生机勃勃?我翻开了张文质老师曾经对他的课堂的解读。

读中韵意

  张文质老师在158页谈到了一个问题:“好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品格。”我选取了部分描述。他这样写:“黄爱华老师的课堂上,那真的叫作全情投入,忘乎所以,让你觉得这个老师全部进入课堂了。”张老师还这样写:“黄老师的课堂有一种生成性的、自我戏剧化的能力,也就是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他会使得它具有一种非常戏剧化的色彩。”“黄老师的课堂中隐藏着一个秘密。为什么很多人说黄老师的不可学?因为他的这种舞台感不可学,舞台感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痕迹、个人风格,这是不可学的,但可以借鉴。”

  我们可以借鉴的是什么?与其说黄老师独有一种舞台感,不如说我可以借鉴的一种对课的解读。数学概念在解构和建构中实现了一种提升。

由此看来,课之精髓在于让学生经历身体的感知、让学生经历概括概念的过程,并且是在丰富的内涵之中经历一种提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