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14

欲望,懦弱,拖延,堕落,茫然等,是“小我”常有的生命状态。但当“我”有这样的状态时,你并没有及时拯救“我”,或者说,“你”用长长的期待,让“我”去自我救赎,慢慢觉醒,慢慢走向神性的“我”。

生命与生命之间,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彼此之间需要的是激发,是吻醒,是慈悲。就教师与孩子而言,若是让孩子感觉到被教育,这种教育的作用也就不大了。真正好的教育是无痕的,是一种自我教育。教师能做的就是唤醒,是引导,是成为那个点灯的人。朋友之谊,夫妻之情,也莫过于此。彼此之间需要的是点拨,信任,关爱与宽容,而不是占有,不是你强我弱的比拼,更不是救世主与魔鬼的关系。

回归到诗歌本身。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无限的欲望,无节制的拖延是可能有的,但关键是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去慢慢纠正,或者说是自我救赎,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当“我”身上“恶”的东西越少,“善”的成分越多,就越接近“神性”。每天为此哪怕接近一点点,我都心生欢喜,心悦诚服。这是“我”的信仰,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