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人活着,总归要找些寄托。有人选择庙里的香火,有人选择酒桌上的杯盏,有人选择在深夜里独自一支烟。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一瞬间,能让自己安静下来,能感觉到有东西可以承载心里说不清的重量。
烧香时,总是会注意到,烟是往上的,细细的一缕,安静而清透地升起,很快便散掉,和空气融在一起,好像从未存在过。而人却是沉的,无论心里再轻,身体还是往下坠,脚踩在地上的那种重量,从未改变过。
人和香灰比起来,太笨拙了,想逃也逃不掉。
也有人说,这样才公平,所有人都走在同样的路上,重的人也终究会落下,轻的人也终究要散去。
只是,人心里还是会不甘心,总想多留下一点痕迹,哪怕是一点灰尘,也好。
可痕迹又能怎样呢?灰尘落在阳光下的时候,闪一闪,也就过去了,别人并不会记得它是从哪里来,是什么东西燃尽之后才有的。人留下的一切,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名字、影像、故事,过一段时间都模糊不清,那些在你看来极其重要的东西,在别人眼里,也许不过是片刻的噪音。
拜佛的人,心里明白佛不会替他解决什么,他真正拜的,是心底那份说不出口的欲望。有的想要健康,有的想要财富,有的想要一点平静。其实香火里没有神明,只有人自己,烟雾是轻的,欲望是沉的。
最终留下的,只有灰。
可是,若真这样想,未免太悲凉了。人心就是这么矛盾:明知道什么也留不下,还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燃香,重复那套仪式,好像借着那缕向上的烟,心里的重量也能轻一些。
我常常觉得,生命就是一场不断下坠的过程。出生的时候被托起,走路的时候被支撑,到最后,所有的力气都耗尽,归于沉重,香灰轻飘,那是它的自由,而人的归宿,则是土。
于是很多时候,人只能靠想象活着,想象着自己并非只是灰尘,想象着声音会被记住,想象着某个祈愿会真的抵达。
我看过很多寺庙,庙里的钟声敲过一百遍,仍旧没有任何答案落下来。天上的云散了,太阳照出来,人们继续走路、吃饭、聊天,仿佛一切都理所当然。
其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意义,日子就是这样过去的。
也许,生命的轻盈在于承认它无可承载,承认自己就是沉重的,不会飞,也不会留下太久的声音,这样一来,倒也少了许多无谓的挣扎。
只是偶尔,还是会羡慕那一缕烟。它升起的过程,本身就是它存在的全部,人要是也能这样轻盈,或许就不必时时想着意义。
可人就是人,不是烟,不是灰。你看,那些走去庙里的人们,双手合十时闭着眼睛,心里想的还是凡俗的事,他们不是拜佛,是在拜自己心里的欲望。烧的也不是香,是用火点燃的希望,点燃的无能为力,灰落下的时候,愿望未必能实现,可至少过程是安静的。
人终究要下落,只是,在落的过程里,能不能发出一点声响?能不能在沉闷里,带来哪怕片刻的真实?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落下之前,哪怕是轻轻一响,也算是完整走过了。
世界广阔,人渺小,香灰散尽,连名字也会被忘记。可在那短暂的一瞬,曾经燃烧过,就已经是生命本来的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