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艺术的故事》这本书,讲到毕加索的画作时,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当时自己在西班牙的毕加索博物馆,看到了毕加索生平很大部分的画作,从早期到晚期,看着他一步步从一个写实走向抽象派,从对事物刻画的具体且栩栩如生到越来越抽象,从表象逐渐走向了表意,我逐渐开始能够理解画家所要表达,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描绘,更是画家他本人喷涌而出的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那么,就让我产生个疑问,如果这个画家从最开始画的就是抽象的让人看不懂的画作呢?如果他从未有过“写实派”高超的技艺,那么世人是不是就会认为他本身就不具有这种能力,而只能用更浅显和粗蛮的画笔来描绘出自己的情感,而降低对他的评价或信任呢?
这又如这世间上人们的处事方式般。
若是有过大成就,随后选择出世,选择剥离世俗的名利虚妄等一切,回归平静和安宁,那么一定会被人们所大肆赞扬。
然而若是未曾有过什么大成就就选择出世呢?是不是会被评判为不求上进且不思进取呢?那么这时候所追求的平淡是不是反而会被认为是一种逃避呢?
同样的结果和选择,为什么经历过所谓的“大风大浪”后的选择才会被赞扬被欣赏?是因为人们本性就喜欢跌宕起伏的故事呢?还是另有隐情?
那么没有经历过所谓的世俗名利就去归隐的山林,是不是真的就是自己内心真实的选择呢?真的就那么的能够跳脱出世俗名利的诱惑吗?如果真的有这样名利丢在自己面前,自己未曾拥有过的东西会不让自己动心吗?
还是说人生注定一定要走过一些曲折的路,才能找到真正自己所应该去追求的呢?是不是没有走过就不算数呢?
收集了和几个朋友的对谈,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列如下:
A:我比较同意你看到的现象,这本身就是一个价值体系的因果倒置引发的现象。
苦难的人就一定不平静吗,平静就是隐退吗?我不这么认为,本身平静就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一个苦难的人生,这个人的心里就一定不平静吗?我认为平静指的是当下的环境和节奏符合自己的预期和目标,人就可以获得心灵的平静。你所说的经过苦难,也许人在经历苦难的时候很明确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这样的心灵不是平静的吗?苦难过后,也许人的目标改变了,价值观发生变化了,走上了另一条形式上很平静的路,这也是心灵的平静。我是这么认为的。
B:关于世俗评价这个事情,
人们总是喜欢做个体间的横向对比的,我觉得这算是基本人性,人之常情。
同样是出世,一个是先经历过功成名就,大风大浪,然后选择出世;一个是籍籍无名,直接选择出世;世人往往是更钦佩前者,但这种钦佩的本质我认为还是世俗化的,还是基于世俗成就的,和前者是否选择出世其实没有根本的联系。
我觉得但凡评价者还没有过真正舍弃世俗功名利禄追寻内心抉择的经历,就难以跳出“能力、成就”这个评价框架。
C:
我觉得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不在意世人评价,内心选择直接出世这种,也不一定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比如经历战乱、颠沛、父母早亡、亲人背叛,获得世人认可和名利诱惑可能只是人性考验的一个方面。
有一些无名之辈,选择出世,但本身经历了非常多人生中的大是大非。
第二个问题,没经历过人生中大是大非和欲望诱惑的人,就选择出世,确实有对凡世红尘没看透这种情况,比如说北京龙泉寺因为各种高知和尚和先进理念宣传被瞬间被全国人民仰慕,寺庙住持叫啥来着,涉嫌强奸多个比丘尼和精神控制,后来被撸下去了。本来是全国佛教协会的主席,各种牛逼光环。我之前看到一个公知八他的过往,说南怀瑾曾经在这个住持48上一的时候警告过他,让他适当收收心,回福建修行,将来必成一代高僧大德,他没听。
可能人生终归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三个阶段,但经历这三个阶段,是得需要在事儿上磨,否则可能都不算是真懂。
第三个问题,世人如何评断和这个人实际到达的境界是两回事,是不是逃避和不思进取都是别人嘴里的评价,自己什么样,自己内心得有一个准绳或者标准,一辈子都渴望得到别人认可,本身也是一种没看开。
D:
D:
在看一本书 这一段或许对人生的意义有些启示,你疑惑是否需要经过世俗的东西才能获得世俗的认同,答案是是的。照片是弗洛姆的书,阿德勒也是人本主义,如果你想要说服世俗上的人 那就要通过他们能理解的方式 也就是实现他们所推崇的事 再继续表现自己的独特认识,但如果只是追求内心平和 做别人所谓的成功 就是不必要的。
我:这可能是我的疑惑之一;疑惑二,是否必须要经过苦难才能真正回归平静?
D:不是。经历多了,理解的程度更深,可能更容易接纳世界和自己,内心会容易达到更平静。但苦难只是经历的一种,幸福的经历也是必要的且有助于认知和接纳。另外,理解了世界也未必选择回归平静,或许选择抗争。如果你特指的是你自己想要变得脱俗,像大师们一样,那么经历和思考是不可或缺的。苦难是你在追求理想时必然会经历的,但我觉得,并不应该主动追求苦难,那是舍本逐末
你举例毕加索,他确实是从写实派技艺获得世俗的认可,然后发展自己的个性升华了艺术。可直接证明自己能力的例子也大有人在,比如屠呦呦,她从名不见经传直接获得诺贝尔奖。当然,你也可以把她视作“有能力却没被世俗认可”的例子,因为她只是被国际专家认可了授予诺贝尔奖,而之前她甚至不是博士 没留过学 更不是院士 等这些世俗认可的成功。
所以如果你哪天顿悟了就归隐山林,那只能和慧眼识珠的知己交流心得。如果你想影响力更大,就必不可少以他们认可的方式来展示自己。我这样理解不知道你认不认同
看过月亮与六便士吗?
我:
有影响力不一定有所成就,但凡做出什么成就,便会逐渐有了影响力,然而影响力这东西若不是这个人所喜爱所追求的那么便也对当事人无意义了
D:这是自然,但有个问题是:你怎么知道你所未曾拥有过的东西 不是自己所想追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