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玉河共潮生――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三代人,以玉为魂,在这场兵荒马乱中,爱恨嗔痴,家国理想,迷雾中行走,华年已逝,一场盛大的葬礼,书写着穆斯林信仰,描画着穆斯林的悲哀。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主人公们原有着安定幸福的生活,他们善良富有真情,然而,变故横生,最终落得个生死两茫茫。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罢此书,不觉荡气回肠,却又忧思难忘,缠绵悱恻,正是这悲嘁、这痛楚引人无限深思,感慨万千。书中每一个人物性格十分饱满,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缺点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然而每个人也都是可悲的,正是如此,这本书更显得真实亲切。

        雁归有时,潮来有汛,惟独明月不再升起。主人公新月是我最大的意难平,她富有朝气与生机,才华横溢,拥有理想,单纯美丽得近乎飘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女孩,她渴望母爱,心思细腻如她又怎会听不出“母亲”字里行间的冷嘲热讽,她总是黯然神伤,躲在角落里抚平自己内心的伤痕。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尊师,知己以及爱人――楚雁潮,她们的爱情建立在理想上,互相欣赏,互相尊重,这时新月的灵魂是高昂的。希望就在眼前,然而不公的命运却在她身上悄悄迸发,噩耗传来,她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病魔与真相压垮了她,她渴望黎明的到来却终在黎明中死去,享年二十,而最终也未曾见到亲生母亲,只伴着一场盛大的穆斯林的葬礼以及那绵长悠远的《梁祝》遗憾离去。

        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像梁君璧,也许有人会讨厌她,她机关算尽,误了儿子的幸福,毁了女儿的精神支撑,间接导致了女儿的离世,甚至将自己的亲妹妹赶走,给自己和丈夫建了一个人性的牢笼。然而她又何尝不是可悲的呢?青年丧父丧母,抚养幼妹,唯一依靠的丈夫为了玉在动荡年代留下她和牙牙学语的儿子前往英国,也许她早就练就了铁石心肠,却仍挂念着远行的胞妹与丈夫。然而归来时的真相以及那个称作“爱情的结晶”的新月却摧毁了所有的温情。梁君璧这一生从不相信爱情二字,也耻于爱情二字,在岁月的沉淀下,在无尽的失望中,她早就不是那个纯真热情、为父兄担责的解语花了。

        人们哪,不可动摇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为着神圣的信仰而献身,走向生命的归宿。这家人是穆斯林,自来便信仰安拉,可是当穆斯林的礼教被当做借口束缚着当代人的灵魂,拆散两对相爱的人,这些人仍义正言辞,侃侃而谈。如今我们提倡民族平等,关爱少数民族,然而,如书中一般,梁君璧有自己的“信仰”便以此为由拒绝外来的沟通,也许是愚昧无知,引人发笑,但更多的是可悲。当奄奄一息的韩子奇说出那隐瞒了长达一生的秘密,给梁君璧带来的是震撼,更是她人生信仰的永久崩塌。

        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那只是由爱而产生的错觉,人有时是在自己麻痹自己。无论是爱女心切却懦弱自责的韩子奇,追求爱情却抛姐弃女的梁冰玉,亦或是隐忍担当却不得所爱的韩天星,更是洁白无瑕的楚雁潮、韩新月这新时代的代表,命运折磨的是他们身体,摧残的却是他们的灵魂。若一个人连灵魂都失去了,那么他就将失去整个生命。

        此去经年人独悲,只道此生应不悔,姗姗雁字去又回,荼蘼花开无由醉。回首相望,唯有《穆斯林的葬礼》,动人心扉,那首信仰的悲歌,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书中的人物至今仍在眼前,他们或喜或忧都如同逝去的昨天,如果有来世,我愿落笔书写一个圆满的结局,不让匆匆离别的忧伤,再往后余生的日子里,逆流成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