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口江畔忆三中

    池州是一座江南小城,位于长江之滨,滚滚江水从此呼啸东去,不复回返。紧邻长江的这片土地,在古时被称作池口,当地人习惯叫老池口。池口江畔,有一所第三中学,在这里,我度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涯。

        余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他个头不高,一张圆脸,身材有些发福。余老师爱笑,经常笑呵呵的,看起来脾气很好。不过,你要是注意到他犀利的眼神,就知道这位老师是不能小觑的。果不其然,开学没多久余老师就来了一次摸底考试,给我们这群新生一个“下马威”。一份颇有难度的数学试卷考得大家伙人仰马翻,全班哀鸿遍野。班上的最高分也只有八十多分,还是孤零零一个,高处不胜寒。我侥幸考了六十多分,看着一堆不及格的同学愁眉苦脸,好不凄惨,心下暗道:自己还是不错的。没想到书包里揣着试卷刚回到家,迎面而来的却是父亲的黑脸和一顿训斥。我畏惧父亲的威严,低头认错,心里却不服气,偷偷跑到教室后面的草坪上哭了一场。回到教室,再看看其他同学,沮丧着脸的,红了眼圈的,为数不少,看来和我一样,都在家里吃了一顿“排头”。这次“下马威”让我们栽了一个大跟头,效果也是立杠见影,大家上课认真多了。

  余老师的数学课堂很精彩,他上课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很有大侠风范,大家都爱听,听着听着便入了迷。偶尔有不听课的,余老师也不高声呵斥,开始了他的“一指弹”神功。只见他随手取了粉笔盒里一只短粉笔,就那么轻轻一弹,弹到那个不听课的同学的身上。我们大为佩服:余老师的“一指弹”也太厉害了吧!被粉笔弹到的同学面红耳赤,赶紧回过神来认真听课。余老师也不说话,淡淡一笑,继续云淡风轻上起课来。

    初二那年,我在学习上有些懈怠,心也浮躁起来,数学成绩随之下降,余老师看在眼里,没有说话。我于是更无顾忌,越发马虎随意。没想到余老师的会心一击就近在眼前。那天学校举行运动会,我正站在操场边津津有味看着比赛,余老师不知什么时候走到我身边,严肃地对我说:“这一段时间你成绩下降了,明天叫你家长来学校一趟。”我一听,不啻五雷轰顶,心中又急又怕:父亲的厉害我是知道的,怎敢让他来学校?惊吓之余我连最喜欢的比赛也不想看了。放学回家,我走在路上,只想着怎么办才好,想不出对策,十几岁的我竟不顾形象,边走边哭起来。最后索性心一横,决定不告诉父亲,暗生侥幸:也许余老师事多,忘记了呢?抱着这种想法,我回到家,虽心怀忐忑,却一字不对父亲提起。第二天,战战兢兢上数学课,生怕老师看到我,想起了叫家长的事。余老师照常来到班级,环视一下学生,如常上起课来。每当他视线扫到我的时候,我便有些坐立不安,生怕东窗事发。幸好,余老师并没有旧事重提,我于是躲过了一劫。也许,是他事多忘记了;也许,是他看到敲打我的效果有了,就算了。但从此以后,我再不敢松懈,沉下心来,认真学习。一年后中考,我的数学分数终于让余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如果说余老师是我心目中的大侠,那么语文老师洪老师则是一位典型的古代夫子。洪老师身材高大,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上课之余,他常常背着双手,抬头仰天,慢慢踱着步子,似乎在沉思着什么。这副模样像极了古代的私塾先生,故而人称“洪夫子”。洪夫子一肚子学问,文学功底深厚扎实,他上起课来慢条斯理,不急不慌,语气平和,却隽永有味。我从小就喜欢文学,遇到洪夫子,真是得遇良师,从此尽情遨游在洪夫子的语文课堂之中。洪夫子饱读诗书,熟知历史,上课时他常常由课文发散开来,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听得我们如醉如痴。我记忆犹深的是在上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洪夫子用方言诵读着课文,给我们讲述抗美援朝的历史,他深情的朗诵,慷慨激昂的陈词,将我们带入到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并在我们心头刻下烙印,至今都不能忘怀。

  初二那年,我喜欢上了席慕容的诗,没事时总是捧着她的诗集摇头晃脑读着。暑假,我突然萌生了写诗的冲动,一口气写满了一本稿纸。开学前,我带着我的诗歌集,敲开了洪老师的家门,恭敬地递上,请老师指点。虽岁月早已远去,但老师接到时诧异又欣慰的神情还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不记得洪老师是如何评阅我的诗歌,但他的语文教学如同春雨,润物无声,让我对文学的热爱更上层楼。时光虽逝,却有痕迹,如踏雪一般,在记忆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个脚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后来,我也成了一名老师,像我尊敬的余老师、洪老师那样,站在三尺讲台上,开始了教书育人。因为参加监考,我曾经多次回到母校三中,却没有再见到我的老师们。岁月的风霜和粉笔尘灰早已染白他们的两鬓,他们默默地教书,耕耘于教室课堂,直至退休。也许只有他们的学生,还记得他们在三尺讲台上的光华夺目,挥洒自如。我走在三中的校园里,母校让我既熟悉又陌生。土地依旧,校园环境却已大变,新楼林立,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教学楼,当年的教室了。一切皆已走远。倒是父亲在我高考毕业后遇到余老师一次,余老师听说我高考失利,觉得惋惜,建议父亲让我复读,再战一年。父亲把老师的话告诉了我,虽多年未见,但老师的拳拳爱生之心一如既往,现在想来,尤感温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