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一个严重滞后但又飞速发展国家,各个国家都仿佛在这个国家嗅到了金矿的味道,各行各业纷纷入驻,带着自己国家的人才和技术,在这里开始淘金之路。
我们公司作为淘金者之一,也一直在热切的探索和冲锋。出于公司策略和上司要求,“本土化”和“国际化”在近期成为会议和谈论中的最高频词汇。但往往口号喊的越响亮,执行越容易流于表面,我想我们也不幸中招。
撇开公司本身方针正误、帷幄合理与否这些难定论的问题,仅分享一下作为一个在柬工作的中国人,在运营方面走“本地化”的路上遇过的那些绊脚石。
「人和」
毫无疑问,本土化最基本的配置,就是本地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或教材,能比得上几十年的亲历。所以团队里除了我,都是土生土长的柬人。
问题也因此产生,同一样的环境和教育,造就了同一样的思维围墙,加之本土发展的滞后、资源的匮乏,大部分只有本地人的团队,都沿用着亘古不变的想法和方式,不去想也想不到如何创新,习惯式只执行不思考,导致工作变成了没有意义的机械操作。(当然,工作之外,这种基于国民文化的产物行为本身,是不置可否的。)
“本土化”问题一:招聘难
招聘本身不难,Facebook上一则广告就能换来不少简历,但想招到理想人员太难太难,尤其是需要有逻辑有独立想法的岗位。一年有余,团队成员更替之中,至今仍没有遇到过满意的人。
应对方案:要么聚拢人事预算,弃量求质,“挖”以一敌多的人才;要么广撒网,“捞”当前能力不突出但有潜力愿学习的人,逐步培养。个人更建议前者,因为实际工作中发现,柬籍员工流动非常频繁,过于随心所欲,“培养”反而成了你想给,他却不想接的烫手山芋。
“本土化”问题二:沟通难
沟通难有二,语言鸿沟和思维鸿沟。几经翻译的想法是一定会变味的,即便直接通过英语沟通,表达上终究不够深刻和准确。再加我们在国内熟悉的互联网理论,在这里仿佛是外太空语言,叫人无从下手。
应对方案:教。没别的,只能教,在平时利用零散的时间,给大家教一教基础理论和方法,没事放一些练习题,逐步的放一些工作给他们单独完成,是可以观望到一些进步的。
“本土化”问题三:能动性差
大家推一下走一步的问题一直让我很头痛,仿佛每个人的初始工作状态都是不问不说,不催不动,事不关己,绝对不做。
应对方案:一类工作给一类模板,让他明确某类工作应该对应什么样的结果;限定完成时间,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严肃对待,约谈、问原因、告知下次不可以,让他明确我的态度;如果能力不够,还挑剔工作,先暗示你的能力匹配不上你的挑剔,无效者劝退。
「地利」
作为一个外国人,来到这片土地上,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了解它感知它,但事实是你只能看见它,却做不到懂它。
“本土化”问题四:决策难
因为你不懂它,所以你不知道如何驯服它。在设计、文案、推广时间、评论方式、互动风格等等诸如此类的工作中我屡屡感到为难,为什么UI给我的海报图我总觉得那么敷衍,为什么组员给我的活动方案永远是同一个,为什么我用软件翻译他们给用户的评论总让我觉得那毫无感情。如果是情急之下,我只有两个选择,相信他们这就是这个市场的口味,或者用我这个中国人自己的预备方案。
应对方案:实际两个选择我都试过,效果不稳定,风险太高。 后来我目前想到的方法有二,方法一可以先与本地乙方广告公司合作(有很多),借他们帮忙稳住推广效果,并在过程中学习,多问多看多尝试判断,了解市场需求,直到乙方再施展不出你不知道的套路了。方法二,不轻信组员也不轻信自己,让市场自己说话——只要有机会就多做AB TEST,让效果说话,没有机会时就想办法借力判断,下文会解释。
“本土化”问题五:了解难
可能你会说,现在知识那么容易获取,想了解什么不容易?其实不然,即使我在柬生活一年了,每每与柬籍朋友交流,都还在不断颠覆着我以为的了解,眼睛+主观思维=20%真相+80%假象。更何况,工作是不容出错的,没有数据,没有经验,没有第六感,你凭什么做事情?如果你想自己能做出在当地适用的方案,你就不得不去了解,可是眼睛所得常常骗你,原思维又一直在控制你,怎么办?
应对方案:上文提到“借力判断”,就是摆脱以上局面的办法。了解需要交流,目前门槛最低的交流方式是使用社交软件,开放性质的Facebook完美的派上了用场。我注册了一个Facebook小号,然后疯狂的加本地人为好友(Facebook会推荐很多陌生人,以及朋友的朋友,好友圈呈树状无限扩大),加到一定数量之后,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发布一些能达到效果但又不那么刻意的对比图,衣服、食物、笑话等等等等,去问大家喜欢哪一个,或者发布一些趣味问题的问卷,请大家投票,柬人民对人很热情,你一定会获得大批答案。借大量本地人帮你做判断,数据有了,经验有了,长此以往,你自然而然的在慢慢真正的了解柬埔寨的喜好。
「天时」
“本土化”问题六:创新难
很多时候,你明知道某一条路走下去,就是通途,但仍然难以踏上。在国内网上银行、手机支付、外卖、打车等大展燎原之势的时候,柬埔寨仍是一片冰封,那些勇敢的探路者也纷纷迅速沉寂。时机在哪里,我们究竟该不该尝试,那些成本,值不值得付出,不知道,因为这里还没有路,但等到有路的时候,也许就需要排队了。
应对方案:其实没有应对方案,多少资本石沉大海,仍在不甘心的尝试,也有多少湿了鞋就立马上了岸,世界上大多评断和理论往往是由结果反推的,在有人成功之前,谁也不能说所谓对错。如果你也有想法,非常愿意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