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高贵的人以低贱的人为根本,强大的人也要以低于他的人为基础。为什么?因为,如果没有无数个卑贱的人支撑他,他就高贵不起来;如果没有低于他的人为基础,他也谈不上高,正如高楼必须由地基和每一层楼所构成。
同样道理,国家的政权必须由老百姓来支撑,如果没有老百姓,就谈不上政权,所以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看起来比你弱小、地位也不如你的人,其实是你高贵、强大的基础,没有他们,就没有你的高贵和强大——老子是在提醒我们,让我们不要看不起比自己弱的人,因为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包括一些你认为卑贱、低下的人。禅宗也说“勿轻未悟”,也就是不要轻视没有开悟的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所以天子自称“孤”“寡人”“不谷”。什么是“孤”?没人帮助就叫孤。那什么是“寡”?无人相伴就叫寡。“不谷”又是什么意思?“谷”是美德,“不谷”就是不善、不成器、德行不够。
扁鹊见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说“寡人无疾”,就是“我没病”的意思。为什么天子要这么称呼自己?因为他们明白做人要谦虚。
所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也是一种人格修养,做人要把自己放得低一点,姿态越是低贱,别人越是尊重你。如果你一看就老奸巨猾,而且总是洋洋得意、高高在上,就没有人会喜欢你,更没有人会认可你。
我们永远不要沾沾自喜、高人一等,永远不要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永远要明白这些人是你的基础,永远要低人一等。你想想看,连天子都认为自己是孤家寡人、德行不够,何况我们一般人?因此,心态永远要低调谦卑。
我经常跟大家说,要把自己化为大地,让人践踏。所有成功者都不是高高在上、沾沾自喜的人,他们永远都把自己放得很低,恨不得让大家视而不见。他们就像空气一样自然,像土豆一样寻常,却往往能成功。修道也是这样。
而且你一定要明白,这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姿态。区别在于,姿态是装出来的,心态则是本来就那样。
“此非以贱为本邪?”这难道不是把低贱作为自己的根本吗?每个人都要觉得自己很低很卑贱,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才能得到成功。
“故至誉无誉”,最高的荣誉是别人不评价你。
你想想看,除了我们讲课和作诗的时候,有谁会赞美大地?有谁会赞美太阳?但是,任何人都离不开太阳和大地。所以,不给予任何标榜性质的荣誉,但离不开,才是最高的荣誉。因为你的德行很高,不需要别人赞美,而且,即使没有人赞美你,大家也知道你是最高明、最伟大的人。
相反,如果你还需要赞美,就说明你德行不够,不赞美你不开心。有时,别人老是赞美你,就是因为他觉得你德行不够,喜欢听好话,不说好话你不开心,就想多说好话让你开心。所以,经常得到赞美,不一定是好事。
你再想想看,有谁见了自己的妈妈会说“妈妈,你多么伟大”,没有人会这么说。但每个人对妈妈的认可都是最高的,是发自真心的,没人会奉承自己的妈妈。所以,最高的赞美不需要华丽的语言,最高的认可也不用言语去衬托。
不要做一个喜欢听好话的人。
如果喜欢听好话,你就太糟糕了;如果你不但喜欢听好话,还看不起不如你的人,就更加糟糕了,基本上不会有大的成功;如果你不但看不起不如你的人,还认为全世界的人都不如你,那你就几乎没戏了。
如果一个人疯狂地自恋,觉得自己是太阳、自己最了不起,他就必然要灭亡。所以,上帝想要谁灭亡,必先让谁疯狂。自大就是一种疯狂。
我最看好的是什么样的人呢?是低调的、总是在挑自己毛病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是探索自己的内心深处,总是寻找自己的不足和黑暗,并且改正它,而不是埋怨世界,认为世界对他不公平、世界亏待了他,那么这个人就是可造之才。
相反,如果一个人老是埋怨世界,老是觉得别人对不起他,到哪儿都觉得不顺眼,那么他就几乎没戏,因为他没有基本的自信。而且,如果他不改变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活不下去,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吉祥的人,他的命运就必然会非常悲惨。
所以,真正的修道者永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去埋怨世界。如果你觉得别人不顺眼,就要反省自己,因为你肯定出了什么问题。
在武威当老师的时候,我还年轻,不懂事,和别人在一起时永远是目光的焦点,永远被人瞩目。因为我说话总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吞天吐地,显得非常了不起,别人根本插不上嘴。最后,谁都在背后说我。
刚开始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五十岁之后,才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于是就想了个办法:躲到一个地方,自己悄悄地做事,避人得自在。但是我不能出来,一旦出来讲课,我又会原形毕露,有一点飞扬跋扈。
不过,飞扬跋扈只是一种外相,我心里不是这样,我永远觉得别人身上有值得我学的东西,永远学习别人。这就是我成功的秘密。
而且,我永远不会看不起不如我的人,永远觉得他只是在这个方面不如我,在另一个方面他肯定比我强。我有很多毛病,但这么一个小小的优点,就让我一直走到了今天。
《老子的心事》雪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