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好测试用例

什么是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也叫测试案例,是在执行测试之前由测试人员编写的指导测试过程的重要文档,主要包括:用例编号、测试目的、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


注意:不同公司使用的用例模板可能存在差异,但都大同小异


为什么要写测试用例


1、防止测试点的遗漏,让测试覆盖的更全面


2、方便做版本的回归测试


3、监督测试过程,评估结果


4、提高测试效率,避免盲目测试


5、缩短周期,比如当版本更新或升级时,只需修正少部分测试用例即可,用例资源可以做到重复使用


测试用例编写依据


1、业务需求文档或需求规格说明书


2、开发文档,比如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


3、参考已开发出来的程序,即一边对照程序+需求文档,一边写测试用例


4、与开发人员、需求人员、客户进行沟通确认


什么是好的测试用例


1、用例覆盖率最大化:好的测试用例是完整的用例集合,能够完全覆盖测试需求


2、测试数据的准确性:等价类划分准确,每个等价类范围的数据,测试效果一致


3、测试数据的全面性:保证所有可能的边界值和边界条件涵盖在内,且正确识别


设计测试用例的常见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


2、边界值分析法


3、错误推测法


4、因果图法


5、判定表法


6、正交排列法


7、功能图分析法


8、场景法等


其中,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错误推测法是平时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设计好一个测试用例的装备武器,本节课主讲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




方法一:等价类划分法


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子集,从每一个子集中,挑选任意输入数据,测试效果是一样的。那么这样的子集就是一个等价类。


比如有一个需求是:某输入框只能输入-99(含)至99(含)之间的整数,且不能为空


有效等价类(有效数据)可划分为:


-99至0之间的任意整数


0至99之间的任意整数


无效等价类(无效数据)可划分为:


小于-99的整数


大于99的整数


为空的情况


非整数的情况(浮点数、字母、特殊字符、中文字符)


如下图:





方法二:边界值分析法


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即选取边界值进行测试。因为测试数据的边界值在程序中最容易出错,所以边界值应该重点测试。


还是以上面需求为例:某输入框只能输入-99(含)至99(含)之间的整数,且不能为空


有效边界值包括:


-99(最小边界值)


-98(有效最小次边界值)


-1(边界值)


0(边界值)


1(边界值)


98(有效最大次边界值)


99(最大边界值)


无效边界值包括:


-100(无效最小次边界值)


100(无效最大次边界值)


备注:测试过程中,只要是需要输入数据的地方,就可以使用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这两个方法一般是搭配使用的。


方法三:错误推测法


基于对被测软件系统的理解、过往经验以及个人直觉,推测出软件可能存在的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即错误的操作,比如输入输出数据为0或空格等容易错误的情况。将其作为测试用例来执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