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这里的第一文应该给家乡。
来杭州已经有十年时间,从上大学开始,每年回家的次数基本定格在一个手指上。但自从前年生病以来,仅有的一根手指也被我缩了回去。
之所以挂个春秋古城的图,也是因为这算是我离开家以来,最后的记住的地方了,虽然这个地方,是我去都没去过的地儿,但想来,应该是很美很壮丽的吧。许多次跟小鱼说,等我好了,我们去这边那边旅游,但好像忽略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着实有些不地道呢。
肥城,我们又称她小胖城。从我有印象起,桃树就是她的代名词。小时候听大人说,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的时候,蟠桃园里的桃子都落在了我们这儿,成就了我们这儿世外桃源的名声。却不曾想,我们这群小孩子没对桃子感兴趣,倒对大闹天宫兴趣盎然,一个个拿着不知道哪里掰来的木棍,学着孙悟空“降妖伏魔”,到头来妖没降成,身上的淤青到多了不少,着实让大人们头疼了一阵。
印象中的小胖城是一个很慢的地方,因为城不大,蹬着自行车半个小时就能从城东跑到城西。那时候路上也不像现在,隔很远才能看到一辆车,路上来了一辆宝马、奔驰什么的,准会引起一顿惊叹。要是看到一辆凯迪拉克、保时捷什么的,保不准会有小孩子跟着跑一阵儿,牢牢记住这车的模样,等着明天上课的时候给同学吹嘘。
说到上课,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小时候我继承了老爸的“家业”,成了我们小区的孩子头,整天带着一帮小伙伴东奔西跑,不亦乐乎。现在回想一下,那个时候的我们绝对算得上一群熊孩子了,爬墙头,上楼顶,撸完麦子偷葡萄,可没少做了缺德事。
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也非常有意思,几个小伙伴在一片麦田旁遇到一个黑窟窿,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进去,最后我跟比较大胆的浩子钻了进去。这一钻不要紧,5分钟后里面就跑出来两个小神棍。说来也奇怪,那个年代没有这小说那小说,更没有微信微博这些东西,也不知道我俩怎么合计的,居然一拍即合,就这么开启了我和浩子的神棍生涯。
两个小子隔三差五拍人家一下,然后学着电视里演的,一脸神经兮兮的跟人家说你最近运势不好,可能有血光之灾什么的。小孩子都懵懵懂懂的,哪见过这架势,十有八九都得上当,赶紧过来问我们怎么办。这时我和浩子再佯装一阵运功,再拍人家一下,然后累的气喘吁吁的索要零食补充体力,不然没法继续发功。小孩子虽心疼自己的零花钱,但拗不过心中害怕,最终零花钱还是进了我俩的口中。
等长大些,每每和儿时伙伴谈起这事,都免不了一顿饭钱,也算是为那时还债了,不过那运功的身影,一想起来仍让人不禁莞尔。
说了肥城,不免要提一下泰安。
按理说提到泰安,难免要对泰山说道一番,然后来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做个小结,但我实在没兴趣再给泰山过多的文墨,毕竟自古至今,挥洒在泰山上的墨水已经可以洗出太多的墨池了。不过五岳独尊泰山,确实算是我们唯一能说出口的地儿了。我来杭州后,凡碰到有人问我是哪里人的时候,先说个泰安,却往往换来人家迷茫的眼神,但再补个泰山,就会换成一副焕然大明白的表情,也不知道这算是泰安的喜还是悲。
不过泰山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上高中时,县政府斥资在小胖城建了一条水街,说是为了缓解泰山旅客太多的压力,之后的文化广场,春秋古城,想来也是如此。虽然不知道最后是否达成初衷,但的确给小胖城本身带来了不少新鲜感。大家以后回去,也不至于都一股脑的往龙山公园去了。
本来这篇文也不打算写些思念相关的事情,但写到这里,加上我自己又两年没回去,情绪难免还是浮了上来,念叨一下写这篇文的初衷,大概这就是让我停笔的意思吧。
黄河在北,儿时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