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街道美意延年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养老的智慧化革新

在北京市西城区的红居街4号楼4-4号,广外街道美意延年综合服务中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创新的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为社区养老带来了全新的革新。这座总面积1137平方米的两层建筑,自2023年12月26日启用以来,便以其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和温馨适老的设计,成为北京市首家街道及为民服务综合体,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中心的外观以橘色外墙为主色调,门头上清晰的名称牌匾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层大厅前台,这里不仅为居民提供社区便民服务,还配备了政务一体机自助服务设备,方便居民办理各类政务事务。而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中心的中央厨房及社区餐厅。这片占地400平米的空间,采用5D星级厨房标准建设,明厨亮灶的监控系统让食材的加工和制作过程一目了然,确保了餐饮的安全与卫生。居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通过AI智能结算系统,便捷地完成支付,只需轻轻一刷脸,即可轻松搞定。

除了满足居民的日常饮食需求,中心还特别关注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层的无人值守“24小时图书馆”公益免费开放,藏书量高达8000余册,种类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阅读需求。这座图书馆不仅通过了西城区文旅局书香西城“悦读湾”的考评,正式成为其成员,更为周边居民点亮了一盏温暖的阅读之灯,成为了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拾级而上,二层的社区活动场地同样充满温馨与活力。这里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还配备了智慧养老及居家照护体验厅,展示适老化改造及辅具租赁服务,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专业的适老化服务。东面的失智友好社区建设服务区,专注于为失智长者及其家庭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家庭更好地进行预防、干预及照护,极大地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提高了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而西面的托育中心,则为0-3岁的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同时照顾到7-12岁儿童的托管需求,逐步构建起“一老一小”双龄共养的服务模式。中心定期开设的老幼特色课堂,更是为儿童与老人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互动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广外街道美意延年综合服务中心的“1+3+x”服务模式,以社区助餐为核心,同时聚焦于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升活力长者生活品质、提高慢病人群健康管理能力三大重点。依托先进的智慧管理平台,中心整合了社区便民、政务服务、失智友好社区、老年学堂、一老一小、辅具租赁、24小时图书馆、智慧养老等多元服务功能,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新样板。通过构建“银龄+白领”服务模式,中心为不同老年人群以及居民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管家服务,推动了广外地区养老服务与文化、政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

在运营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助餐服务人次高达30万,上门送餐超过5000人次,其中服务老人超过18万人次,日均接待客户超过1000人次。中心还举办了文化娱乐活动532场,参与人次达到12262人;公益讲座30场,以及公益修脚、理发、健康筛查等活动80余场,参与人次576人;学生托管2989人次,儿童托育1100人次;居家服务,包括陪同就医、家政、巡视探访等服务1200人次。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中心服务的广泛性和深入性,更反映了居民对中心服务的高度认可和满意。中心收到了感谢信11封,表扬电话100余次,并荣获了西城“父母食堂”示范单位、广外街道“双龄颐味”荣誉称号、西城区党员教育基地、西城区养老服务“揭榜挂帅”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中心的经济效益同样值得一提。开业仅第三周,便实现了日收入流水的正增长。在不计房租、设备折旧和投资均摊的情况下,全年实现了营收微利。目前,中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社区餐厅,但随着养老居家服务、老年大学等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深入,预计养老居家服务的收入占比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最终有望达到整个项目收入的65%以上。

展望未来,广外街道美意延年综合服务中心将继续秉承创新和服务的精神,以每年建设3到5家新项目的速度,结合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养老政策,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中心致力于建设更多的服务实体项目,形成具有天恒特色的、可复制、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为更多社区居民带来福祉,为养老服务领域树立新的标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