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片段1:
笔记读书法的第一步,就是选购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也就是之前介绍的五步骤中的“选书”和“购书”。
在具体说明以前,请先想象你平时买书的情形,可能大多是在通勤或上下学途中顺便去趟书店买到的。我想,当时的状况是这样的:喜欢商业书籍的人会去商业书籍区,喜欢小说的人会去文学书籍区浏览。可是你偶然看见新书书架、摊开的畅销书和促销用的海报,被令人目不暇接的书名、广告词和包装所吸引,于是就不知不觉地捧起了书。在确认好目录、前言、后记和作者资料后,你看了一眼价格就走向了收银台。
这样的场面是不是很熟悉呢?
如果一开始就用上购书清单,购书流程会变得完全不一样。购书清单就是格式如下的一张白纸。平时看到不错的书,就可以在这里填写下面三类信息。
①书名
②作者名
③出版社名
以这三个信息为线索,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了。去书店以后要做的事情很简单:翻开目标书籍,决定要不要买。这就是购书的确认工序。
片段2:
把具体的读书需求写在购书清单里,比写在笔记本上更方便日后调查书名。
在这里,让我介绍独创的购书清单制作方法。这套方法姑且只是作为参考,没必要全部吸收,如果你有更好的主意,也完全可以改成适合自己的格式。
首先,写下书名之前,要在开头做如下记号。
·单行本:T
·系列丛书:B
·新书:S
·杂志:Z
·其他,例如CD、DVD:C、D
这样按照不同类型区分书籍是有原因的。因为在日本,丛书和新书在书店里都有专门的书架(见图2-3),与其为了找书到处兜兜转转才找到目标书籍,倒不如有的放矢,直接在同一类型书架上找完所有想要的书更方便快捷。
片段3:
让清单和笔记本联动起来
如果在报纸和杂志的书评里看到想读的书,在把书名列入购书清单的同时,把那篇报道也贴在笔记本里吧,这是为了在看完书以后还可以通过这篇报道回想起当初买下这本书的契机。
把书评贴在笔记本里保存好,除了更方便阅读以外,还能在剪报的同时直接写上自己的评论,这样在重读的时候还能看到自己在读这本书之前的思考。我除了书评以外,还会把杂志或报纸上刊载的“○○老师选择的十本书”和“想知道△△的人应该看的书”等栏目也做成剪报,贴在笔记本上(见图2-8)。
在剪报的同时,可以直接把非常感兴趣的几本书放进购书清单。如果觉得还有几本书需要考虑购买,可以再参考一遍笔记,挑选出合适的书追加到清单里。
这样做剪报,即使购书清单上的书全都买好了,也会源源不断地有新书补充进来。最重要的是不要放走任何与读书相关的信息——“ 读书信息”不只是读书笔记和购书清单这么简单的事。采访报道、国际新闻、友人的推荐和大街上看到的景象等,都是与找书有关的线索。而收集这些线索就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采访”一样,需要不断地接纳和吸收。
日常笔记或报纸剪报→购书清单→读书→重读笔记或剪报
这种过程的目的是让书中内容变成自己智慧财产的重要一环。幸亏我们有笔记本,这些工序都变得简单了。
I-重述原文
喜欢读书的人们大多都有这样的困扰:每次去书店都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书或者是买回来的书总是不尽人意。
这样的困扰很常见,但也很让人无奈。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挑选书籍,导致我们每次去书店总要花费好多时间在选书上,若是最后能够买到合适的书还好,但就怕“精挑细选”了半天,最后买回去的书依旧不尽人意。
其实,要解决这样的困扰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我们列好“购书清单”再去书店,对着购书清单买书,就可以简单有效的改善这个的问题。购书清单上的信息不需要太多,简单的三点就足以帮助我们买到心仪的书——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给自己列一个“购书清单”,以便我们能够更好的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
当然,有些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列好“购书清单”再去书店买书了,但他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临要去书店时,发现我的清单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因为我的清单是随手写在一张纸上的;清单还在,但上面记着乱七八糟的书,不知道到底我应该买哪些书;我在书店里对着“购书清单”上的书一本一本的购买,可有些地方重复跑了好几遍……种种问题接踵而至,好像依旧没有解决买书的困扰。其实我们只需要对我们的“购书清单”做出一些小小的调整,这些问题就会解决了:
在写下书名之前,在开头作一个记号,例如:
单行本:T
系列丛书:B
新书:S
杂志:Z
其他,例如CD、DVD:C、D
换句话说,就是用自己的方式,给我们的书单进行分门别类。
常逛书店的朋友会发现,书店里的书都是按类型摆放的,我们将“购书清单”分类之后再去书店买书,就可以在一个地方买好同类型的书再换一个地方买其他类型的书,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在书店里来回往复的寻找。
当我们“购书清单”上的书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忘记我们最初记下这本书的原因,会忘记想要买这本书的原因。所以即使有了分门别类的“购书清单”,我们在书店时,依旧会犹豫该买书单上的哪些书。毕竟如果我们所有都买完,并不能保证我们能在短时间内看完,反而会给我们阅读造成压力。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购书清单”和笔记本联动起来,我们可以把我们看到相关书本的推荐内容或者书评时,可以摘抄或者裁剪下来放到笔记本里,或者记下想要看那本书时的心情,当我们不记得为什么想要看那本书时,翻一翻笔记本,或许就会有新的灵感。更可以深入的思考是否还想要读这本书,在经过深度筛选后,我们选择的书就会更适合自己。
总的流程就是:日常笔记或报纸剪报→购书清单→读书→重读笔记或剪报
当我们都做好了以上的工作时,我们在买书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方便购买,也还可以根据我们在这一时间段比较喜欢看哪一个类型的书进行选购,而不用纠结究竟该买哪一本书。
A1-联系经验
其实买书前的“购书清单”就相当于我们去买东西前准备的购物清单,我们可能会在出门前在心中列一个购物清单,但却很少会在去书店前列一个“购书清单”。我有两个个性格迥异的朋友,A喜欢有规划的做每一件事情,而B则喜欢把“船到桥头自然直”挂在嘴边。
有一次我和B出门买东西,出门前,她都知道自己需要买些什么。但到了街上,看到了心仪的东西,尽管在出门前并没有规划需要买,但因为喜欢,他还是买下来了。本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B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无关的事物上,当我们赶时间回学校时,才发现,真正想买的还没有买完。于是匆匆忙忙的又跑了好几个地方,才能买好东西。回到学校又发现还有一些东西还没有买,只得找时间再出一次门。一来一回间又浪费了很多时间,心情也烦躁了不少。
相反的,A每次出门前,总会列一个购物清单,并且清楚的知道该到哪些地方买那些东西,规划好最短的购物路线,每次出门买东西,就直奔目的地,用最短的时间买到最适合自己以及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从来不在路上浪费时间。
也许你会觉得生活方式与买书不能相提并论,的确我们买书不需要像买生活用品那般到处跑,但是如果没有目的的往书店跑,同样的问题我们也会遇到。可能出门前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书是什么,但进入了书店,发现封面漂亮的书就会忍不住多看一眼,你能保证多看的这一眼不会让你有买下这本书的冲动吗?你能保证多看的这一眼不会让你忘记些许你想要买的书吗?谁也不能保证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去过A的家里,他的书架上的书的摆放与他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一眼看去,总能很快分清书籍的类别,每次我去问他借书,也总能轻易找到,因为只需要在固定的地方,找不到就不需要再花时间找了。
“每次我想要去买新的书的时候,就会看看书架上有没有重复相关知识的书,因为已经分类摆放,很快就可以知道会不会重复买。”A说这句话时,很悠闲。是的,井井有条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悠闲的生活。
A2-规划运用
通过对原文的阅读和分析,以及学习朋友A的生活方式,我做出了以下的规划:
首先,养成列购书清单的习惯。通过报纸、公众号推荐以及所读的书中介绍的书等方式为自己的购书清单收集书。
其次,将购书清单上的书分门别类。按照文学艺术类、哲学类、理财类,心理学类等将清单上的内容进行分类。
第三,精化购书清单。通过书评、介绍以及查看书籍的目录等方式,删减购书清单中不需要购买的书籍,精简购书清单,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最后,不断更新购书清单。
快速阅读收获:
第二章主要内容是如何建立购书清单以便于自己更好的买书、读书。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建立自己的购书清单,是自己掌握选书购书的主动权。并且把书报中的书评以及为什么想要看这本书等读书目的记到笔记中,以此来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从而更有效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