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个体同时有若干种需求,欲望就是满足某种需求的动机。
不同欲望强烈程度不同,而且强弱次序会随状态改变。
需求有更长期稳定的,例如财富、地位、安稳、成就……也有更短期波动的,例如饮食、睡眠、性欲、好奇……
通常不存在能同时满足所有欲望而且可行的行动策略。所以,行为决策总是要在各种欲望之间取舍。
例如又困又饿时,先睡还是先吃,取决于决策的当时二者的相对强弱。
所谓自我约束、克制欲望,从来不是对欲望的全面压制,而是为了满足一些欲望而牺牲另一些欲望。
日常所谓自我约束、克制欲望,实际上是当时的状态下满足将来需求的欲望强度高于满足眼前需求的欲望。
也就是为了将来满足某种需求的欲望,放弃会对此造成阻碍的行动,哪怕该行动有助于满足眼前的某些欲望。
例如,又困又饿时,为了吃而强打精神,或为了睡而忍饥挨饿。或者,为了将来能赢得财富、地位、安稳、成就等,不惜牺牲眼前的种种享乐。
吸食某些类型的毒品,虽然能暂时获得极大满足,起效时覆盖多种甚至全部欲望,但效果短暂不可持续,甚至造成种种严重损害。
在毒品起效时得以满足的欲望在衰退时恢复到未被满足的状态甚至变本加厉,而满足欲望的行动能力却可能遭到严重破坏。
这在毒品效果衰退时当然会导致强烈的恐惧,满足安全需求的欲望变得极度强烈,但却无法强烈到足以对抗下次毒瘾发作时获得即时满足的欲望。
正是上述原因,人们对毒品未成瘾时才通常会对毒品有所畏惧,成瘾后药效衰退期间才会尝试戒毒。
对吸毒效果的好奇心会调高尝试的欲望。而对吸毒恶果的无知、认为现状无法更差的低落情绪,则会调低对吸毒恶果的恐惧。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妈蛋,本来只是想分析下需求和欲望,讨论行为模式,结果不知怎的,写着写着变成了反毒宣传。)
#行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