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和大舅一起吃饭的那个朋友,是我们老家那边的。
他们应该是初中或者小学同学吧。
因为大舅没有上过高中。
恰巧,我昨天下午出去办个事,正好经过他那朋友那边,在南京开了个小厂,我进去转了转。
怎么说呢?
乱的一塌糊涂,办公室也是,很乱。
不过看上去虽然乱,但是管用。
什么是管用?
就是能赚到钱。
一年赚个二三十万应该不是问题。
一个农村出来的,没有学历的打工仔,能做到这样已经算很不错了。
所以他们前天晚上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聊到了一个话题,成绩好的学生都是替成绩差的学生打工的。
为啥敢这样说?
因为他们俩现在怎么说也是个老板了,事业做的还算可以。
我当时在旁边,听了听,没说话。
这话说的对,还是不对?
要看站在哪个纬度上面来看。
在赚钱方面,大学生的确是比不过他们,缺少一种劲,一种狠劲。
我昨天去看的那个厂房,说难听点,和猪窝没啥区别,我进去转了一圈,接着就出来了。
虽然很乱,但他们肯定当成宝一样,毕竟是自己的事业,再破再乱,哪怕还是租的,那也是自己的厂房,里面也有自己的员工。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所以怎么比较成绩好和成绩差这两个群体呢?
不好比较。
各有优势。
拿一方的劣势,去和另一方的优势比,那肯定完败。
我从厂房出来后,思考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上班族和做生意的这两个群体。
我身边的朋友同学,基本上都是上班族,和他们在一起,讨论的最多的是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他们在讨论这个的时候,往往我是插不上话的,说啥,又没人给我发工资,更别说待遇福利了。所以只有老实的坐在一边听着。
而出社会后,这两年认识的人,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和他们在一起,谈论的更多的是,你是做什么产品的,量怎么样,准备怎么扩大规模,明年接着上什么业务,一年大概赚多少钱。
两个群体,互相羡慕。
他羡慕他的稳定,他又羡慕他的风光。
前几天去合肥,强哥那边,我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试想下,如果你把你上班的这种劲头,拿过来自己做点事,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强哥说,他也想啊,也想自己出来做,但找不到合适的项目。
我昨天通过那个老家朋友,想明白了一点。
想做事的话,第一步一定是先迈出来,只有迈出来后,才会突破零,接着就会有了一,有一,就会有二。
我们上学的,很大程度上把自己的思维上的越来越固化了,局限。
就像我这几年,一直喊着要做点事,自己做点生意,但一直没做,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啥也没做。
直到这个月,稀里糊涂的搞了个淘宝店出来,在上面卖卖东西,虽然听上去很寒酸,甚至都不好意思和外人提。但它的的确确是我自己的淘宝店,是属于我一个人的。
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
幸福,特别幸福。
开始每天的访客不多,我每天都会对着后台在数,这个访客是通过什么途径进来的,那个又是怎样进来的,每个咨询旺旺的,我会像对待上帝一样,招呼着,每成交一单,我会反复的确认,每发一笔货,我会像打造一个艺术品一般的包装。
所以我昨天的感悟才会那么深。
不管怎样,我的第一步算是迈出来了。
要坚信:有一,就一定会有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