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给自己很多个标签,工科女、通信技术从业者、爱搞笑的妈妈、终生学习者、球类运动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凡觉得可以让自己有品的,有优越感的,都愿意贴在自己的身上。当然,这些标签当然有好的方面,它们让自己莫名地感受到一种使命,去追求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物。但不觉间,也宥于标签所隐含的偏见之中,为自己很多时候的不敢面对、恐惧尝试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这些标签,终归还是代表了自身的一些特质,并决定或左右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是从读“正见”一书开始,我渐渐开始改变这种局限式的生活。是的,没写错,是"正见" 不是“正念”。只是因为,我先接触了“正见”,几年之后,才了解“正念”。同时,我也仍然在路上,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修炼,路真的很长。
从“正见”到“正念”,不论是学术上的联系还是心路上的体验,都是可以洋洋洒洒写一本书的距离。而我是如此心血来潮地,在简书的第一篇写下了这几个字——正念地生活(是“地”而不是“的”,我想大家都明白二者的分别),可能,这既是生活给我的启示,也是自己走在人生之路的这个时刻,偶然静思时内心状态幻化出来的一个期盼。

“正见”是住同一栋楼的朋友在电梯里偶遇时送的一本书的名字,副标题是“佛陀的证误”。其时,大约是2012年以前。我虽早已过了青春期的年纪,但心里仍然有着一份热血青年对理念的执着,对于不赞同的事物关上心门并持一分批判之心寻求理论和事实证明自己正确的那种执着。带着这种对佛教的批判,我读完了“正见”这本书,感到了自己的内心原来是如此局限,原来我们可以探索人生的路上,可以有很多方向,可以尊重每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