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经常写作的人,都会遇到写作卡壳的时候,在写作的过程中,忽然就觉得自己再也写不下去了,故事的发展好像陷入了僵局。有时候,我们只是脑袋空空地干坐在书桌旁,什么思维都没有,时间好像定格,写作霎时就变成了一种煎熬,如何将写作进行下去,似乎也变成了死局。
这时候,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永远不要想绝望低头,要知道,即使是天才也有灵感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和放弃,而是冷静下来,换一个思维方式,找到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
作家拉尔夫•凯伊斯在她的著作《写作的勇气》中指出了导致这种思维僵局的三个主要问题:
1、我能够圆满完成写作吗?
2、页面恐惧,也就是面对一页空白的纸就会感到恐惧。
3、害怕完全暴露给他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妖魔鬼怪拦阻在我们成功写作的路上,那就是完美主义综合征。当然,一个优秀的作家要求自己写出最好的作品,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开始动笔之初,就为了使写出的每一句话都完美无瑕,常常会使故事和我们的思维一起走入死胡同,以致无法继续。
还有另一种形式的写作障碍,就是“思维僵化“。这种问题常常发生在写作出现混乱的时候,它导致思维完全停滞,大脑一片空白,一时间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着急,下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我们走出困境。
1、动笔之前要进行充分热身
如果你计划写一部小说,而且计划中每天都有一定写作字数的要求。这样的话,最好在开始动手正式写作之前做一些简单的、自由联想式的写作训练,这样既可以培养自己写作的节奏,也能够让灵感源源不断地产生。
一个练习可以让你的双手持续活动十分钟,坚持这样的练习,可以保持写作的感觉。这个练习是这样的,我们通过这个练习,要不间断地写上整整10分钟,用“我记得”开头,之后就可以尽情地、自由自在地写,可以写任何我们想写的话题。这种练习所写出的东西并不是用来发布的,它的目的只是让我们的头脑进入一种创造性的状态。但是,灵感往往来源于对这种练习的坚持。
2、呆在在“密封舱”里写作
具体写作开始时,不要看整部小说,而是要将自己的关注焦点集中于正在写的那一幕。这种方法也有人称之为“一英寸框架法”,就是讲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方寸之内的小场景上,而不要管其他的。
坚持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发现,小说的修改阶段其实并不是那么令人望而却步了。
3、具有战略性
这里所谓的战略性,其实就是从大局、从整体出发,学会识别修改初稿时的轻重缓急,从最重要的部分入手,先解决主要问题,然后是次要问题。
4、获取灵感
灵感到来时,会让人的创作处于最佳状态,会使人更容易创作出高水平的东西。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想要获取真正的创造力,其实方法很朴素,就是去掉你头脑中或者意识层面的判断和知识,回到零的状态,先去深入这个事物,和这个事物构建起深度关系,那么判断和思考自然会从这个关系中产生,即为灵感。
我们在面对所有难题的时候,都能回到事情本身,去认知,去分析,抛开偏见,抛开成规,最终找到有创造力的解决问题的灵感。
很多时候,灵感并不来源于写作本身,而是来自于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积累,来源于勤奋的思考。如古人常说的工夫在诗外。
5、反复咀嚼:应该相信可以修改得更好
请相信,再烂的故事也可以通过修改二变得更好。这样的信条值得每一个勤于创作的写手铭记在心,因为任何写作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修改得到妥善解决,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工具盒经验,而写得越多,修改得越多,我们改善的成功机会就越大。
6、经常提醒自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的书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