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1 休息日
今日无作业。
今天把之前写的课程分销文案配图发到了朋友圈,并推介朋友了解。以前有种不太想让人家知道我辞职后在干嘛的防御心理,总觉得没有做出点样子来的话不想对外说太多自己的具体近况。为什么发了呢,除了屏蔽了父母(爸妈还不知道我辞职了 )其他都公开了。我自己都还没搞太清楚
白天还用苹果阅读法,读了之前翻过几页就落下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突然发现这其实是一本被名字耽误了的人生好书,我刚开始就觉得蛮成功学的,后来读了序言感受到,这本书其实讲的七个习惯都是古已有之的"自然法则",大道至简,只是我们轻视他了。决定用费曼读书法再好好读一读它。
所以,晚上重新听了前面消化得不太好的课程,并重新整理了笔记。尤其是核聚老师讲的彩蛋课,核聚老师介绍他跟费曼读书法的渊源,结合最近看书听书的经历,忽然发现,其实我们学东西如果一开始就学最好的,看书就看最著名的,用费曼读书法,那我们的起点就会比别人高,虽然入门难,但是出道快且高,读透了经典,那看其他的书,其他理论,都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比如,核聚老师看蒙氏的《童年的秘密》,那他就可以通过这一本教育学圣经读出别的专业教育学者解读不到的深度。比如我看克里希那穆提,以前看不懂,现在稍微有些懂了,再看别的心理学的书,会发现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在克氏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
Day22: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读书类产品经理的成长蓝图
今日作业:复盘课程内容,制订成长计划。
一、人人都要做知识产品经理
人的本质=信息+模式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符合人天性的教育”
“不可抑制的创造欲,就是人的天性之一”
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嘘唏只是付费产品之后觉得没有用?
答案:“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创造的过程→达不到真正的理解→不理解→越学思维越混乱→焦虑→恶性循环
学习的最高标准:“以教为学”
理解一件事物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创造出来。任何一个;真心想要学习的人,必须是个知识产品经理。
做产品的分享:
问题:自己做出好产品,这件事难吗?
答案:“解决一切已经解决的问题”不用想东想西,老师在前面遇到问题,老师总结出的方法,老师解决的问题,我们西安地区解决好就好。整个产品板块内容涉及:老师发现的问题,做出的预测,最后被市场验证时正确的。
如果想指数级发展,做产品时知识经济时代唯一选择。
反正法:没有任何科学原理能证明你做不到,所以你一定有机会做得到。
二、读书类产品经理成长蓝图
讲解案例:《十二堂读书变现课》
选择讲解原理:
1. 一直持续有学员在支持和购买
2. 目前7000多份基本上时零差评
3. 确实有很多学员,因为这门课程有了实际意义上的改变(阅读/写作/生活/工作)
第一步:定义你的IP使命
使命=知识狂热(求知若渴)
使命:决定你的心理能量,也决定你能坚持多久。
第二步:升级
1. 梳理你的核心优势
2. 等待那个可以技术爆炸的机会(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前的知识储备+以前的经验+以前的各项技能)
方法:阅读和写作
第一个版块:五种阅读方法
第二个版块:顶级创作心法、技能、模板
阅读本:21篇美文
成长蓝图前两步就能卡住绝大部分人:
1. 大多数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就算有,很少人能正真踏实执行
2. 急于求成
启示: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对手知识你自己,你要去完成你的英雄之旅
第三步:悟道—好产品时强势文化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弱势文化:等、靠、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强势文化: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自强不息。现实为前提,以承担为起点,没有奇迹,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
评判一款产品时良币还是劣币:看它给用户植入一种什么文化。心存侥幸,心存偷念,没有独立的人格;不知承担,不敢直面事实,总是希望有“奇迹”,希望有救世主帮助其避开规则获利。
文化的重要性:
“强势文化时遵从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hi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归根结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品。心是愿望,神是境界,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汇融。
读书变现这种事的顶层逻辑:造强势文化事知识产品的道,精神拯救的暴利,和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级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英雄之旅模板:
1. 首先应用在自己的文章上
2. 然后应用在自己的人生里
3. 最后应用在自己的产品里,帮你的用户完成英雄之旅
整个训练营里最核心的内容:
1.上面的所有内容
2.第二版块写作篇里的三节课
3.预热课的前三节课
第四步:造物
凭什么我能做读书品类,做出一定的成绩呢?
关键在于“进步回路”和“高频回顾”
学会一个东西→知道如何学会→别再忘记
三、如何创造读书产品
“凡我不能创造,我就不能立即”
1. 优先选准你比较理解的,有过创造的品类
2. 考虑清楚战略:“战什么,略什么”
3. 核心的口诀:选题很重要,内容要很丰富
读书产品拆解:《十二堂读书变现课》
第一个版块:教大家了解一下行业趋势
第二个版块:价值输入,教大家阅读方法
第三个版块:价值输入,教大家写作模板
第四个版块:价值变现,教大家一些实际对接攥稿平台的经验
读书产品选题:要么更好,要么不同,造产品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1.关注你自己的能力圈和护城河
2.多看一些外围,研究市面上知识付费产品的形态
3.考虑用户基数,要用户基数足够大
4.对行业已经有足够的了解
成长计划:
前天还跟学员好友聊到底要从什么类型的稿件和平台开始着手投稿,昨天还跟班班聊自己的迷茫,不知道要往什么方向去努力。今天听完课程,深深感觉到,现在想东想西都没用,把握能把握的点滴,先踏踏实实按照训练营学员成长蓝图三步走战略走——
第一步:先读至少20本书,成为书籍类撰稿人
回归到报课程的初心,给自己一段纯粹的时间,读书。
1. 课程结束前,先完成课程内制定的“30天暴力突破的”主题书单,清除自己辞职后的身心灵的木马程序。
2. 主题二:“中学生应如何高效阅读”,结合小冰老师的课程和阅读类的书籍,梳理出适合中学生的阅读方法,正好可以利用暑期课程,传授给学生。
3. 主题三:“克里希那穆提”专题阅读。
4. 每天写3张卡片。每周1篇书评或拆书稿或精读文章或书单。
第二步:读至少50本书,成为职业读书人
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写作是为了检验读书。
继续第一步的积累,开始尝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故事、人物稿之类的,争取每周1篇。
第三步:读至少100本书,成为知识产品经理
成为知识产品经理,这是之前没有想到过的。原来我只想先简简单单做个自由撰稿人,然后写自己身边的故事,留下好作品。我想,成为知识产品经理可能是前两步的水到渠成,也可能会有一段蛰伏潜藏期。但是,如果没有前两步就没有第三步的源头活水。所以边走边复盘吧。不要眼高手低,先读起来再说。
Day 23:如何通过撰写读书稿件,成为职业撰稿人
作业打卡:报名参加唯库说书人选拔比赛。
一、报名: 说书人比赛。
二、复盘课程
1. 整理了思维导图(如图1)
2. 拆解分析了一篇壹心理读书会的听书稿。(见文件)
三、今日读书卡片积累(如图2-7)
Day24:如何由书变课,从撰稿人变成读书项目负责人
作业打卡:复盘课程内容。
1.复盘课程
2.结合拆书稿的方法,做了一个小学低年级暑假阅读课程的课程大纲(初稿)和课例(初稿),把《窗边的小豆豆》等几本书按培养目标拆解成各4节课。
一、拆书稿和听书稿的区别:
拆书稿:精读一本书,拆成5-10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小主题。像电视连续剧,作用是打造富有粘性的主题社群,读书成长类IP。
听书稿:用一篇5000-10000字的文章,讲清楚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并且要讲得有意思。像一部电影。作用是帮助用户节约时间,高效获取精华,陡然增大读者的阅读视野。
比如《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要做拆书稿的话,比较适合给孩子听。那就打造一个小学生暑期阅读课程群,可以拆解成以下几个主题(标题还有待包装:
1. 什么是"窗边的小豆豆"?
2.小豆豆和她的朋友们
3.小豆豆有趣的一天
4.《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要做听书稿的话,其实可以针对教育者(如:家长、老师),讲清楚这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解读这本书里的教育意义,教育理念,可借鉴的教学方法等,指导教育者怎么与孩子共读这本书。
二、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书籍的创作方法:
拆书是激发读者对这本书的兴趣,借着读书人的引导,能对自己的实际生活产生启发,读书人制作产品时,结合大众的需求和实际状况,把书里原来很远的内容通过编排推到读者身边。
虚构类拆书方法:
1、用倍速阅读法读两遍书,对书有一个基本了解。
注意:要根据拆书稿的对象,和听书的需求,结合生活场景,寻找到一个切入点。
锁定主线:找书中的线索作为书的拆解主线。
稿件分三个模块:第一篇是预告,中间是正文,最后一篇是总结。
2、围绕主线提问,确定好每篇围绕的主题。
比如《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自传体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拆解这本书锁定的主线是: 课标小学语文3-5年级的课标要求、语文能力素养目标。所以每个主题的教学目标如下:
(1)什么是"窗边的小豆豆"?(对整本书的介绍)
(2)小豆豆和她的朋友们(学会把握人物形象)
(3)小豆豆有趣的一天(学会复述故事)
(4)《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学会写读后感)
3、回到书中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把故事捋顺。
把作者倒叙、插叙的部分都找出来,整理时间顺序。
比如,要介绍"小豆豆和她的朋友们",我就要把散落在全书的所有小豆豆的朋友及其故事: 洛基(牧羊犬)、山本泰明、阿泰、美代、高桥君、大荣君……一一找出来,捋顺他们之间的故事。
非虚构类拆书方法:
1、通过倍速阅读法进行速度,检索网上信息,看封面、序、目录等,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找到书的核心立意:作者分享他自己的视角,自序就是很好的一个参考素材。
一书几拆的分法:第一篇说明本书的立意,重点介绍作者,中间选几个你觉得最棒的观点进行完善和补充,最后一篇总结。
2、起标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新媒体时代标题是一半的内容,情真意切有一定信息量,引人好奇。
对小学生的课程也是一样的,也要取一个足够吸引孩子阅读兴趣的"标题",而不是一看就知道是学习内容的标题。所以上面的标题有待润色。
3、整体行文使用自然语言。拆书产品不只是对书籍内容的简单概括,要简要提炼和总结书中较有价值的内容。穿插对故事的思考和看法,提出有身份代入感有痛点的问题,迅速让读者进入阅读状态。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夹叙夹议,三七分。
Day25:真实案例对标:20名职业撰稿人如何组队上线一门书单课
作业打卡:复盘案例感触,打卡上传。
1. 课程内容复盘见思维导图、
2. 谈本节课感触
今天课程对下面几句话感触最深:
1. 用户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人,他们时时都在联合评估,用脚投票,所以你一定不能懈怠。
用户不仅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人,也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人。用户花的每一分钱,只要他用了产品,他就要把产品的性价比拎得清清楚。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傲慢。我和创业团队,创业初期,会做录播课程在腾讯课堂上卖。我们每套课程10-18节左右,每节课时长1小时,价格500-1100元左右。我们自认为价格合理,因为每节课的内容分量相当于学校课堂2周的学习内容。平均每节课的价格比线下补习的价格低很多很多。所以尽管很多家长认为价格低,我们还是傲慢地不肯降价,最后变得囤积居奇了。2015年底2016年初的时候,家长对线上课程的接受度还很低,但是对好课程的需求很高。我们其实不是抱着服务用户的思维做产品,而是抱着太过急于赚一笔的心态把大部分用户拒之门外。所以,注定销量不理想。
用户不仅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人,也是世界上对产品最贪婪的人。只要他用了产品,他就能知道这个产品有没有满足他的需求。所以,我们一定不能低估他们的渴望。
要先调研清楚用户的需求,然后切准他们的渴望。内容涵盖面要广而精准。比如像小冰老师的课程就是很好的例子。要读书变现,不是简单的教读书的方法和变现的渠道。很多人想要读书变现,但是做不到或者做不好,不仅是没有方法和渠道,还深深地涉及到思维定式的转变和行动回路地打通。很多人读书快,但是涉及到读书品味的提升和读书效率的提高。很多人会读书,但是不会把读过的书表达出来,那就无法变现,只能停留在自己的脑子里,所以还涉及到写作的提升。很多人会读书会写作,但是未必有变现的能力,因为没有产品思维,所以只能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或者按输出计件获取报酬的阶段,无法完成指数级的蜕变。所以这些都是用户实际需要,却没有清楚意识到的需求。小冰老师的课,能够挖掘这些深层次的需求,做出满足内在、外在,直接、间接需求的这套训练营课程,就真的让所有人都受益匪浅。
2. 互联网世界就像一个广场,谁都可以振臂一呼,打破线下各种圈层限制,年龄限制,地域限制,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竞争的环境。
如果我们还嗷嗷喊着,自己有才华但是现实各种限制让我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话,那就好好利用互联网世界吧,这是一个现阶段相对透明、公平的竞争环境、资源空间、施展平台。不要身处其中,却没有好好利用它。
3. 其实事情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想东想西,不能把握能把握的点滴。
小冰老师讲两个成功的产品案例讲得举重若轻。看似很简单的流程,其背后是深厚的内功修炼的成果。比如,怎么能轻松列出书单上那么多书呢,背后如果没有经年累月的广泛阅读和主动精进的深入阅读,哪来知道这些书是符合主题的。
团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高效优质交付项目,如果不是师哥师姐们在课程内勤于学习、勤于练习,怎么能这么理想地完成分配任务呢。
所以,要让事情简单,就要先把人简单化,而人的极致简洁也是源于隐藏的精密,背后是精密的学习和训练,精密的思维和行动,所有这些积累起来才能铸就优质的人,优质的产品。
以上三点,时时自勉。
Day 26 直播答疑
今日无作业
今天重新回顾了写作单元的课程,并重新整理成思维导图。因为发现笔记记在本子上,就是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记下来,很容易失去自己对课程每个讲解部分内在逻辑的思考和梳理。而思维导图可以弥补这一点,而且电子版的方便保存、调用复习。所以重新做了思维导图。发现做思维导图真的不容易,也因为刚开始用这个软件不太熟练吧,大半天了才做四课的图出来 明天继续!
Day27:实战指导: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内容,现场围观学员打造课程》
作业打卡:针对往期学员的产品,提出优化意见
课程复盘如图一。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前辈口天吴&落英的“儿童教育主题”的产品和西沐&兔子的产品“从中学开始,为改变人生而阅读”,看到的时候有点开心,因为这跟我自己想做的方向不谋而合。然后又失落,别人已经开始做你想做的事儿了,你还没想清楚。本来是加了西沐班班的微信,想说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也看看有没有什么帮得上忙的,但是了解到他们已经开始写逐字稿了,我想就不打乱他们的节奏了。
因为只是大致的了解项目内容,所以不知道具体可以提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只是想给西沐&兔子的产品“从中学开始,为改变人生而阅读”提两个小小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哈:
1. 做面向学生的课程要注意需求方(学生)和购买方(家长)是分割的,很多时候,家长想买课给学生上,但是学生不想上。或者学生想上,但是学生自己不能做主买单。在后期营销,怎么打通这两方的同道,可能需要考虑一下的。
2. 听课媒介是手机,虽然是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了,但是很多中学生受学校和家长的管控,平时是不让用手机的,或者用老人机。那么课程的更新时间和频率就要考虑这个媒介问题。
真的很期待大家的作品都能尽早上线,火热大卖。
但是听完整节课后,我还是蛮有收获的,在围观相似的产品中,也更梳理清楚自己的优势定位和厘定清楚产品边界。
我自己是教培语文老师出身。别人是从低年级教向高年级,我却是从高年级教往低年级,为什么呢?因为我越教越觉得语文学习是从小就要开始的,越早重视越好。语文不仅是一个考试科目,更是生活,会影响孩子学习及其以后的工作、生活,以及为人处世。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学不好语文,很大程度就是语言思维没有培养好。
我最开始就教高三的学生,而且很多都是我们当地好学校的学霸,所以教他们其实只是思路点拨就好。后来接触到高中其他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 ,越来越觉得其实高中语文没学好很大程度都是初中的基础没学好,高中特别是高三再来突击补语文,有点晚了,基础不好的学生很难一下子本质上提高的。所以就开始下沉到初中一起教,教了初中又觉得小学语文学得好不好真的很重要,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很多小学家长找我上课,我就开始教小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所以,我自己有语文小、初、高K12教学的背景经历,熟悉各阶段孩子的语文学习目标。可以专注于语文教育这方面去做产品。
我虽然不是宝妈,但是因为周边朋友很多都是宝妈了,越来越多人过来跟我咨询小孩子的语文学习要怎么开始启蒙了?学前儿童的语文启蒙越来越被宝妈重视。
再加上,这几年不管是课改、高考改革、教材改革都是围绕着提高语文素养这一方面来改的,未来,语文独占半壁江山的地位指日可待。
而目前,市面上语文补习市场鱼龙混杂,补习机构上,英语有新东方,数学有学而思,而语文的龙头机构还没有出现,很多家长都感叹,不敢轻易补语文,因为好的语文老师很难找。
所以我打算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做一个指导孩子家长如何教孩子“从娘胎开始学语文”的课程。
因为语文学习跟其他科目不同,它既是从小启蒙的,又是终身性的。所以真的越早越好,根正才能苗红。
但是我的能力有限,积累不足,目前只是有个初步的构想,如图二、三,列了两个版本的标题。图二是从学的角度来列,看起来涵盖范围广一些。图三是从教的角度来列,看起来具体有料一些。
标题需要再斟酌,恐怕会引起误解,以为是孩子学习这个课程。但其实是针对家长的课程。
不知道这样的课程家长会不会愿意报,也不知道这课这样做行不行……贴出来,请各位同侪多多指教。
Day28:如何借力打力,用最小成本启动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会,变身知识IP
作业打卡:尝试联系一个线下组织,启动想法 。
复盘如下图。
办读书会的计划:
背景:
正值暑假,爸妈上班,就没有空管小孩。与其让孩子打游戏、睡懒觉、闲逛,不如让小孩可以借着暑假漫长的时间好好看书,补充营养。自己作为语文老师,在选书、解读、指导写作上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借助社区咖啡生活馆办一个线下的中小学生读书会。
地点:社区咖啡生活馆(如“一鸿格物”)
设备:投影仪 电脑(放PPT) 音响(放朗读音频)
时间:每周一、三、五晚上7:30,每周带孩子解锁一本书,一个月读四本书
书单:
《长袜子皮皮》(三年级)
《海底两万里》(四年级)
《窗边的小豆豆》(五年级)
《汤姆叔叔的小屋》(六年级)
筹备:
1. 先买书把这几本书自己看完,把每本书的内容拆解成三节课的容量。
2. 一边联系社区负责人和咖啡馆老板,商量合作事宜。
3. 招生:朋友圈、社区微信群宣传招生
4. 接受报名预定、整理报名表,确定场地大小和设备
5. 一边备课准备PPT和其他教具
Day28:如何定位、规划和操盘一个线上品牌读书会》
作业打卡:设想一个读书会品牌,并制定一个slogan
复盘如下图
设想一个读书会,并制定slogan
定位:服务某个人群——中小学生群体。
除了10%的精英学生,和10%的“另类”学生还有时间坚持阅读外,剩下80%的中小学生都被课业压力、补习班、兴趣班压缩了课外阅读精力和欲望,生活空间缺乏少年应有的精彩,也缺乏对社会应有的观瞻,更缺乏字里行间对自我和生活的表达劲儿。创办读书会,是希望带动和引导中小学生们,除了必读名著之外,能读到更多的“无用”之书,用阅读塑造人生,联结世界,触摸未来。
我这几年一直在给学生上课,即使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公司业务需要,转头去做产品,也做了一段时间管理和培训,但是我个人还是坚持在一线教学的。因为我觉得,既然是做教育的产品,脱离一线教学,就等于脱离了用户。
这几年的教培行业经历,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其实给教培老师的时间不多,一周最多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影响孩子。而教培老师上课的生态基本是:讲知识点、讲各种题型、讲解题思路、讲评习题,语文老师还会评改作文。那这些东西都是围绕应试展开的,而且是围绕硬素养——考试素养展开的,有点磨灭孩子的求知天赋,和对世界探索联结的欲望。
但我是语文老师,我个人一直认为,语文即是生活,语言即是思维。我希望我能给予我的学生更多考试以外的软素养,即真正的语言文化的素养。我希望我教的孩子,不仅能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好好生活,不仅会写题,还能有清晰的思路去应对社会生活的挑战。希望他们更多地联结和表达自己和世界的精彩纷呈,人生的无线可能。
而我的影响时间有限,那我就想借助阅读,借助书籍的力量让他延展给孩子,也让书籍和阅读为孩子繁重的课业生活延展第二个生活舞台。
所以我给线上线下的学生上课,都会布置一个阅读任务贯穿学期始终。我们一般一个月分享一本书(因为带的一般是初高中的学生,一对多,考虑学生的课业繁重,读书任务相对较轻)。最开始是由我示范和引导,之后就由学生自己承担说书人的角色。每个学期初,我们都会在第一周课程上确定本学期的阅读书单、阅读进度,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的课上,学生分批上来做presentation。然后大家互相讨论、提问和点评。
虽然他们经常喊忙,但是每到学期末,盘点自己读了多少本书,又听同学分享了多少本书,就会庆幸自己还是坚持读下来了,积微见著,获益良多。并且很多学生都能把读过的书,听到的书的精华内容作为作文素材,或者写阅读题的启示运用到学习考试中,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的答题思路、答题表达、作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就是所谓“借力打力”了。
我一直跟我的学生们说,每天一点点,坚持久一点。每天不用发誓自己要读一个小时两小时的书,只要蹲厕所刷手机的时间,或者吃饱饭后消化的20分钟左右,再加上睡前10-15分钟时间,或者周末空闲时段,你总能把你的书读完。
只是,带的学生大多是小班或一对一,这样的做法还没有在更大群体上推广过,我还是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孩子,而且觉得小学是阅读习惯养成的绝佳时间,越小越好。让孩子用阅读塑造人生,联结世界,触摸未来。
愿景:
希望更多的中小学生可以把课外书装进书包里,放在枕头边,捧在台灯下,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地携带。也希望更多的中小学生,张口绣出一个灵动世界,下笔刻出半生精彩。
名称:
天赋读书会
第一层含义,每个少年都是天赋异禀的天之骄子,希望他们通过阅读,寻回自己的天赋,也为自己赋能,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第二层含义,天天能赋新词,天天对世界有感知和表达的欲望。
slogan:
少年识得人间味,为赋新词强读书。
化用“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是很多孩子现在写作文的刻画,也希望他们能改变这一的现状,真正地通过阅读,识得人间味,有成为时代主人的表达欲望,能赋新词,更能通过阅读为自己赋能,创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