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考高项论文考试中,会有题目考察考生对于多个知识域之间关系的理解,比如“资源管理和成本管理、范围管理和质量管理”,俗称双拼论文,2019年上半年的两道试题,均是这种类型:

双拼论文的两种常见写作结构
情形一: 如果两个知识领域存在主次关系,以其中一个知识领域的项目管理过程为主线,穿插论述另外一个知识领域。
情形二:如果两个知识领域同等重要,可以按过程组顺序依次论述。
但无论是哪种写作手法,核心都是需要理解各个知识域之间的联系,今天我们会从理论框架、形象比喻、实际案例三个维度展开解析,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双拼论文的写作主干。
一、理论框架:十大知识领域的内在逻辑
项目管理十大知识领域(整合、范围、进度、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干系人管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整合管理为核心纽带,形成动态协同的系统。
整合管理——项目的“大脑”负责统筹全局,协调其他九大领域。例如,项目章程的制定需结合范围目标、进度计划与成本预算,变更控制需平衡质量、风险与干系人需求。
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项目的“四大约束”
范围定义“做什么”(边界与目标),是其他领域的基础;
进度与成本共同约束时间与资源分配;
质量贯穿全程,确保交付成果符合标准(如ISO 9000的“过程方法”原则)关系示例:范围变更可能引发进度延迟(需调整进度管理)或成本超支(需重新成本估算),同时需通过质量检查确保变更后的成果达标
资源、采购、沟通——项目的“支撑体系”
资源管理解决“谁来做”(内部团队);
采购管理解决“外部资源获取”(外包服务);
沟通管理确保信息在团队、干系人间高效流动(如通过沟通模型减少误解)协同场景:资源不足时需采购外包(采购管理),并通过沟通管理协调内外团队。
风险管理——项目的“预警雷达”贯穿所有领域,识别潜在威胁(如范围蔓延风险、进度延误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如风险储备金纳入成本管理)
干系人管理——项目的“润滑剂”与所有领域交叉,通过满足干系人期望(如客户对质量的要求、供应商对合同条款的关注)推动项目成功
二、形象比喻:十大领域的联动关系
交响乐团比喻:整合管理是指挥家,协调各乐器(领域)的演奏节奏;范围、进度、成本、质量是主旋律乐器(如小提琴组),决定乐曲基调;资源、采购、沟通是伴奏乐器(如打击乐),提供支撑;风险管理是调音师,随时修正音准;干系人管理是观众互动,确保演出符合听众期待。
建筑结构比喻:整合管理是地基与框架,承载整体结构;四大约束是承重墙,决定建筑稳定性;支撑体系是水电管道,保障功能运行;风险管理是消防系统,预防突发问题;干系人管理是装修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三、实际案例:项目中的领域联动
案例背景:某公司“智慧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范围与整合管理的关系
问题:项目初期需求模糊,导致范围频繁变更。
联动解决:通过整合管理流程(变更控制委员会CCB评审),协调范围管理(更新WBS)、进度管理(调整甘特图)、干系人管理(与客户重新确认需求)。
质量与风险管理的协同
问题:开发阶段发现代码漏洞,可能影响交付质量。
联动解决:启动风险管理计划(漏洞修复方案),同步更新质量管理计划(增加测试用例),并通过沟通管理向干系人汇报进展。
采购与资源管理的冲突
问题:外包团队进度延误,导致内部资源闲置。
联动解决:调整采购管理(合同条款追责)、资源管理(重新分配内部人员任务)、成本管理(核算额外支出)。
这里举了3个例子帮助大家开阔思路,在应对此类开放性子题目时,考生无需拘泥于固定模板或理论大全,记住三个核心原则即可:
逻辑链条>理论堆砌:阅卷人更关注你如何自圆其说,而非机械罗列教材术语。比如分析范围与质量的关系,可从“需求变更→测试覆盖率下降→客户验收风险”的因果链切入,比单纯背诵“范围蔓延导致镀金”更有说服力;
案例要当“显微镜”而非“流水账”:例子不追求宏大完整,而要聚焦具体冲突点。例如:“在某政务云项目中,采购第三方服务器延误(采购管理问题),导致我们通过快速跟进压缩测试周期(进度管理但同步增加了质量风险(引入自动化冒烟测试补偿)”——短短两句话串联三个领域;
大胆展现你的决策逻辑:比起标准答案,考官更想看到你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类似“当时在资源超负荷和进度延误间,我选择优先保障核心功能上线(干系人优先级分析),这个取舍背后的SWOT评估是...”这类表述,反而能体现实践能力。
距离本次考试仅剩40天,时间紧迫,务必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