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安住于空静是不够的

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不得【不看话头,守空静而坐】。不得【念话头,无疑而坐】……”  请教老师,我对这个有些不理解。我感觉自己就是守空静、无疑情。是否这话只能适用参禅的人?这段话出自雪漠老师的《真心》第三册。

答:

安住于内在的空静时,同时深入地观照这空静......

如果只是单纯地安住于空静,智慧就无法增长。

安住于空静,只是“止”,这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地进行“观”、“照”、“觉”、“悟”.....

参话头中的“疑情”,同样是为了训练观照。

专注于话头,不仅是专注于“话”,更是专注于“话”于心中生起的“冒头”之处,未生时如何,生时如何,生后如何,这其中既有止,也有观。只是守空静,就变成了只有止没有观。

(如果只专注于数呼吸,那也是只有止没有观喽?)

观心中的观,不仅仅是“看”,而是一种智慧的观,用空性智慧的慧眼去观。

所以,如果只是专注于数呼吸,那么的确可以说只有止而没有观。

虽然你的心也会“看”着呼吸,但只是专注地看着,只能叫做止。

(智慧的观不好把握,很容易陷入对念头的追随)

观,基本要求是,观而不随。

跟随,就不叫观了。所以,观,也叫观照。只是静静地观照,而不跟随。

对于念头的观,需要观照它的无常性、无我性、无实性、无生性.....

通过观照和体悟,体会和证实念头的空性本质。

同时还需要体悟,念头,不是真正的自己......

(类似于捉迷藏?)

类似于大人看着孩子玩游戏。

孩子的游戏,大人是不会入心的。

但孩子是否有危险,大人清清楚楚。

有念的时候观念头,无念的时候,观照“空”本身。

(就是那个意识始终是清明的?)

是的(微笑)。

观,有很多阶段,不同阶段,观的内容和悟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您先训练这个阶段吧,以后的阶段以后再说。

......

PS:

观照“空”的时候,仔细体会,“空”是一种“基态”,这种基态是不随因缘变化的,是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增减,没有动摇的.....

注意体悟,“空”,同样是空性的,这个“空性”,是超越的意思,超越一切有为法,超越一切语言概念,超越一切言语思虑,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另外,还需要观照“观照”本身,并深入观照和体悟“空”与“观照”的关系,在观照和体悟中彻悟自心的真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做事和修行方式,不需要统一标准。每个人只要按自己选择的方式好好修行就可以了。 2 不要...
    明空如月阅读 2,910评论 2 7
  • 之前解读的几首古诗,除《江雪》和《独坐敬亭山》外,其他几首未从观心实修训练的角度解读,此篇一并补之。 1、《题西林...
    明空如月阅读 4,447评论 8 14
  • Kelly自言自语:这一品的内容很丰富,真的佩服星云大师,公案、故事、诗句、经文信手拈来。下面这段话是这一品中印象...
    cakellyli阅读 11,505评论 0 2
  • 经中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 本文即以寂静为切入点,阐述观照寂静的具体实践流程,供朋友们参考~...
    明空如月阅读 5,167评论 11 24
  • ...... ZY:雪漠老师《大手印实修偈颂》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体空非无物,体空性不空。老师,不是性空么?咋又不空...
    明空如月阅读 4,472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