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华山一条道

“自古华山一条道”,说的是华山之险峻。我借用此句,意在表达可供选择的人生道路所剩无几了。

7月9日,侥幸替补面试,原本不该抱有奢望,能进前十,有机会政审考察即可。当天早上7:30进场候考,照例抽签。以前是“抓阄”,现在是电脑派号,目的一样,都是定次序、排先后、止纷争。

我的抽签号码是22号,而第二候考室的考生总共23人,8人报考市政法委,15人考市政府办,我排在倒数第二位。免费盒饭是少不了了,姑且待之。

事有凑巧,报考同一职位的还有王继贵。此人与我十年之前同考市城管局。后来,王辗转至徐州新沂,并在彼结婚置业。大概14年,王考在宿城区中扬镇,后调入宿城区委办。此时再度同台相争,岂非巧合。

如果没有记错,王是84年生人,而我83年生人,彼此年龄相仿,07年考城管局时,两人都是二十三四的年样子,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王给人的第一印象,干净腼腆,重仪表,口音重。阔别重逢,依然如故,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岁月催人,眼角些许皱纹,比较诚实地反应了年纪。相信自己也是如此。

王抽的是9号,上午签。大概10:30,他进场。我苦等至下午2:30方得进场。

巧事非止一件。主考官,偏偏我也认识,十年前的公考同年。姓甚名谁,记已不清。但那副尊容,却深刻脑海,记忆犹新。硕士研究生学历,当年考的是市级机关工委,体检后,与工商局录用的十数人同桌午餐,故有此一面之缘。不期竟于此处相遇,心下委实五味杂陈。料想此人未必有我之记忆深刻。

其右手边坐定的,乃是市政府办机关党委书记高叶菊,招考部门代表,实际意义上的主考官,泗洪人,宿迁建市之初,即在市政府供职,距今已近20年,想必对“一入侯门深似海”感触不浅。

七位考官,认得两位。与十年前的那场生死之战较为相似。经过十年宦海浸淫,理应不再怯场,但事与愿违,抑制不住的紧张,平常满身的灵气、满口的珠玑,到了这个时候全部消失,语无伦次,满口火车,内心越是着急,就越是不得要领,最终收获69.9分。这个分数比进身分数65.6着实高出不少,但十年只进步了4.3分,却又说不过去。

原本替补面试,笔试成绩就不高,面试又是预料中的结果。于是只好背起行囊,落寞离场。

前已述及,我83年生人,今三十有四,一个令人尴尬的年纪,看似年轻,实则已老。好比小白菜,还没长成,就已老而生苔,老矣,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机会,可供挥斥方遒、意气风发了。

眼下情势,只能反身回首,安心本职,守此华山一条道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先来了解一下文化:其实很简单,就是“以文化人”,这里的“化”指的是“变化”“改变”,也就是说“用文来改变一个人,使...
    黑土白水阅读 2,675评论 0 3
  • 这是我离开家独自生活的第二天,也是我正式开始实习的第一天。在这个冰雪与暖阳并存的城市,所走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地仔细...
    俊杰小主阅读 1,144评论 1 0
  • 说到现在这个社会,总会忍不住用浮躁和急功近利来形容。随随便便一个网红诞生,轻轻松松月入过万,翻着人家的经历,脑补着...
    日日要加油阅读 2,64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