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 不破坏,不失信。不汲汲以求,不放弃。
对工作、对生活,对任何事都是如此。不破坏与人之间的联结关系。不破坏约定。不管做什么,都能持之以恒地努力。一旦开始,不放弃就很重要。无论如何注意,总有搞砸、失信的事情发生。正因为基于这样的事实,才要为追求不破坏、不失信、不汲汲以求、不放弃而努力!
不破坏,不破坏规则,不破坏约定。遵守准则,不添乱。不失信于人,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还记得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骗别人一次尚且能被原谅。一旦失信于人多达三次,谁还会在相信你呢?
不汲汲以求,不浮躁,不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好手中的事情,你想要的美好自然会呈现。
不放弃,既然是自己认准了的事情,那么遇到挑战和困难,就不轻言放弃。除非试过千百种方法,尽心尽力后发现那条道路不适合自己,否则不轻言放弃。
No.12 栽培,守护,坚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培育而生。建立起关系后就好好守护吧,使之持续下去。“如何才能栽培?如何才能守护?如何才能坚持?”要对这些问题作多方面的思考。
还记得在写同学录或者离别赠言时总会写:愿友谊之树常青,愿友谊之花常开不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栽培了一棵树。你们用"真诚和信任"种下友谊的树苗,用"互相分享和真心交流"去灌溉,用"陪伴、理解和支持"去守护,友谊的小树苗就能不断的长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为什么有的人拥有好多闺蜜,而有的人却找不到可以倾诉衷肠的伙伴?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否付出了真心,是否付出了时间去陪伴,付出精力去守护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用心经营的。
No.13 愈是小的承诺愈要信守。
“下次,一起吃饭吧”“那本书我借你”,平时这些话我们经常脱口而出。可能都是顺着话题随口说的,但这和郑重的约定、重大的约定一样,都应该被遵守。愈是不知不觉间许下的模糊不清的诺言,愈是小小的约定,愈重要。不轻视小约定,然后去执行,对方会欣喜地感到“啊,他还记得啊”“原来那不是一句客套”。我想传达给对方这种喜悦。
越是小的承诺越要信守。人们往往会被细节所打动。你不需要做出多么伟大的业绩,才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如果人们随口说的小愿望或者是想法被你记在心里,并在恰当的时间给对方小惊喜。对方自然会对你好感倍增。
No.14 放大镜和望远镜
要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清楚近物和远物的能力合在一起,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对周身的事物和世界形势都是如此。在自身的时间轴上,“现在的事和二十年后的事”,也是我想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两个视点考虑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自然界遵循因果规律,你的现在是由过去的历史事件所造成的,同样的,现在发生的事情对未来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对于当下的事情,眼光不再局限,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两个视角来看:用放大镜看清事物的细节,看清它的属性和本质; 望远镜来看他可能对未来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以更前瞻性的视角去应对。
No.15 资讯就是自己的经验;知识则应适可而止。
唯有自己的经验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资讯。平时所见、所读、所听的,是知识而不是资讯。知识一旦增长,会令自己的头脑放弃主动思考。所以知识有一些即可。我们要成为什么都能思考,而不是什么都知道的人。“什么都不知道的自己”意味着对什么都能坦率面对。这个世界的知识已经太多了。就算不刻意学习也会渐渐增加,所以有时候要努力忘记一些知识。
我不太能理解作者对"知识"和"资讯"的定义,在我看来,知识就是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各个学科的方法和技能,知识武装人们的能力,让人们变得更聪明和强大。而资讯就是"新闻news" ,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体会竞相报道事件。资讯是一种媒介,告诉人们哪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它的时效性很短,很容易被新的资讯所淹没。所以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到资讯上面,有些大事情了解即可,像娱乐八卦类的资讯最好不要被它耗散了自己的精力!
我很赞同作者所说的:我们要成为什么都能思考,而不是什么都知道的人。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储存知识的。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以致用,而大脑的作用就是不断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记得李开复老师说的,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这句话意思是,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的具体的知识,而是你学习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大学学习的真正意义——这将是你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阶段,之后你会变成一个很好的自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