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暖阳高悬,微风阵阵。家家户户早已新桃换旧符,遍地的炮衣无不提醒着今天是除夕。衬着耳边时远时近的鞭炮声,小山村里早已热闹起来。
山脚下,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爷爷奶奶盼来了小叔一家。屋檐下,阳光里,嗑着瓜子,唠着家长里短。不久,工作在外的爸爸妈妈带着姐姐弟弟也匆匆赶来。爷爷奶奶一边说着“想死我的孙子了”一边坐着和小婶说话。爷爷走到弟弟跟前掏出两张毛爷爷,弟弟一脸懵的看着手中的两张“纸”,转头看着已经离开的爷爷,就递给了妈妈。
中午,团圆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叔小婶,姐姐弟弟围坐一桌。
妈妈刚吃一口菜,两岁的弟弟离开了饭桌。妈妈赶紧拿着馒头,找个小碗加点菜,去一边喂弟弟吃饭。妈妈怕吃饱饭的弟弟去餐桌上捣乱,打开了电视放动画片,又担心他从椅子上掉下来,就在一旁看着。
爸爸拿着筷子,打着酒嗝,嚼着菜“你去吃饭吧!”看看爸爸没有要看着弟弟的意思,妈妈说“我不吃了,看着小朋友。”“你不饿吗?”“不饿!”妈妈白了一眼吃的满嘴流油的爸爸说道。
爸爸回到餐桌和爷爷一起忆苦思甜。这时小叔小婶小姐姐吃饱离席,奶奶也跟着他们一起离开,走到屋檐下,晒着太阳,继续吃饭之前的家长里短。餐桌上的爷俩越说越尽兴,从上一辈的故事说到自然灾害,从开天辟地到畅想未来,那个高兴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个专家在规划未来呢。
这时喝高了的爷爷,突然拿出一贯的大家长语气,高喊一声:“旭旭妈妈,你来吃饭!”那语气,一瞬间妈妈以为是在喊哪个小孩子。“我没法吃,要看孩子。”“看什么看,那么大了,不要看。小孩子不能惯着。”妈妈看着和爷爷高谈阔论的爸爸,默默地关上了房门,依然隔绝不了爷俩因着团圆而兴奋的声音。
酒足饭饱,妈妈摸着咕咕抗议的胃,看着在家里不到吃饭不刷上顿碗的爸爸先刷碗再擦桌子,最后再扫地,才知道原来爸爸会干活。
这个春节,天气好的不像话。屋檐下,冬日暖阳晒的人昏昏欲睡。奶奶拿来一包饼干,哄着弟弟。爸爸忙着和爷爷奶奶分享弟弟的日常生活,说过什么金句,有哪些搞笑的神态、动作,逗得他们不时开怀大笑。爷爷奶奶更是不时的应时应景的评价一番,就像是自己亲眼看到了一样。大概是为了日后可以和邻居讲一讲孙子的成长故事吧,好让左邻右舍都知道爷爷奶奶是多么的疼爱这个孙子。
妈妈和姐姐坐在一边,看着他们一家三代的互动,默默的拿出了手机,头对头的刷视频。妈妈不舒服的锤了锤酸疼的腰,想去屋里躺一躺。看到床上可以画沙滩画的灰尘,哎,算了吧,借着姐姐的肩膀靠一会儿缓缓吧。
敛去了光芒的夕阳禁不住寒意的侵袭,沧沧凉凉的挂在西山。随处可见的炮衣,被风吹的满地打旋,最后停留在草根,墙角,或是砖缝里。热闹终归是别人的,团圆是家人的,而这墙角的炮衣,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只能陪着他们热闹,看着他们相聚,而自己却始终被排斥在这团圆之外。